譚紀豪 - 風雨中自渡 | 無名指

  今個夏天,「風如拔山怒,雨如決河傾。」先是2年來首個10號風球「韋帕」,然後是破紀錄8日內4次黑色暴雨,最長一次持續11小時,僅次於前年「500年一遇」大暴雨。

  這種天氣在古代肯定被說成天象示警,或妖孽橫行,或冤假錯案。只是近日極端天氣下未見冤情卻聞怨氣,上月初「超前部署」錯估暴雨弄得怨聲載道,之後10號風球來襲,各部門協作得宜又扳回一城。總結兩次經驗:風可追,雨難測。

  相比之下,民意更易估計,別讓大家冒着暴雨返工返學就好。7月29日早晨暴雨警告先黃後紅,打工仔涉水上班,回到崗位才掛黑雨,聽說很多人上天文台臉書上罵,誓要出口冤屈氣。上星期六情況類似,只是周末上班人少,不及上次熱鬧。其實也有人為天文台護航,認為科學只看數據,雨量達標就掛,不管你幾點出門。

  星期二那11小時黑雨,上午未夠6點開始,下午5點才結束,多數人根本沒出門。原以為皆大歡喜,豈知又冒出個陰謀論。

  話說當年有「李氏力場」一說,半開玩笑宣稱8號風球受經濟體系所左右;這次則針對港交所最近實施「惡劣天氣不停市」,懷疑論者指天文台掛黑雨突然「鬆手」,以前1年最多3次,新例一出便8日4次,意即過去有人「勒住」。這個指控很嚴重,但相信和「李氏力場」一樣,也是升斗小民自渡的幽默。

  面對幾許風雨,我想到一個成語叫望天打卦,古人觀測天象起卦問卜,縱使迷信卻主動作為,不知何解這成語竟演變成受制於客觀條件而「等運到」。打風落雨是不可抗力,如何應對卻事在人為。IG︰@tamkeiho

資深唱片人兼樂迷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