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 - 悲喜也相通 | 在島上讀書

  我一直是內地著名作家徐則臣的忠實讀者。他過往的小說,不論是成名作《耶路撒冷》,或是榮獲茅盾文學獎的《北上》,都基本圍繞自己的生活場景展開鋪排。從運河邊的故鄉,到求學和工作的北京。近日在香港書展見到徐則臣,他與我分享的新作《域外故事集》,是跳脫此前書寫語境的全新嘗試。

  顧名思義,《域外故事集》講的是外面、是他鄉的故事。10部短篇,每部發生在不同地方,或遠或近。作者以第一人稱書寫,帶着讀者遊走城市和鄉郊,在德國波恩的火車上,在印度新德里機場,在烏拉圭阿蒂加斯城的礦山,或是明斯克大雪中的咖啡館。既陌生,又熟悉。

  陌生在於書中歐洲小城或北美古堡,許是正在閱讀這些故事的你我,從未曾到訪的彼處;熟悉,則在於書中的風景雖遙遠,但風景裏的人與事,同樣面對日常的瑣碎與生活的苦樂,那些愛情、友情和親情的歡愉、失落和憂傷種種,宛若就在眼前。

  新書扉頁,有作者本人的一句話:「在地球的各個角落與中國重逢。」如今「扁平化」的時代,你我儘管生活在不同場域,但其間的悲喜,或也相通。
李夢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