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百歲「深水埗警署」與衛港「加拿大兵」 | 猛料阿Sir講古

  今天大家都說九龍深水埗,從歷史角度,深水埗是位於新界,界限街以北,英國人1860年佔據九龍半島時不包括深水埗,只在1898年租借新界99年才包括深水埗。英國人管治尖沙咀、油麻地和旺角比深水埗早差不多20年。

  位於欽州街和荔枝角道的深水埗警署,原址是海灘,填海後於1925年落成啟用,當時警署只得一座高3層,中式瓦片屋頂,上海批盪飾面外牆,正、側和背面柱廊配襯拱頂石的大樓 (現時的C座),後於五六十年代加建多座相連(A、B、D和E座)成為今天的深水埗警署。當年管轄範圍曾遠至荃灣和城門一帶,但因「年紀老邁」,地方不敷應用和地區發展,70年代尾長沙灣警署落成後,深水埗警署只管轄深水埗地區,雖已踏入百歲之年,大樓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一磚一瓦都是歷史,但至今仍未退下火線,繼續為市民服務。

  適值今年是抗日勝利80周年,深水埗警署見證香港保衛戰和加拿大兵被囚禁在深水埗戰俘營的悲慘歲月。當年警署不遠處建有深水埗軍營(現已拆卸後改建為麗閣邨和深水埗公園)。1941年日本侵略香港時,該警署被駐港英軍徵用作軍事用途,英軍投降後至日本戰敗前的3年多時期,警署被日軍用作管理深水埗軍營改成主要囚禁加拿大兵的「深水埗戰俘營」。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曾駐中國加拿大出生的英國陸軍中將賈乃錫Lieutenant-General Arthur Grasett建議英聯邦國家及加拿大派兵支援香港的英軍,加拿大政府引用「國家資源動員法案National Resources Mobilization Act」為合資格參軍男性以「義務兵役」參軍。同年11月,1997名剛招募的年輕加拿大「義務新兵」乘船抵達香港,主要分配隸屬溫尼伯榴彈營Winnipeg Grenadiers和皇家加拿大來福槍營Royal Rifles of Canada。英國估計日軍不會於短期內進攻香港,加拿大新兵可到香港才接受訓練,派遣渥太華軍事訓練學院總監羅遜准將Brigadier J. Lawson為司令。出乎英軍意料之外,日本大軍12月8日向香港猛烈進攻,駐港英軍節節敗退,從新界戰鬥到港島赤柱,奮戰18日後,於同月25日彈盡糧絕後被逼投降,18天的「香港保衛戰」,加拿大新兵曾參與多場戰役,共290名官兵戰死,包括司令羅遜准將。加拿大兵頓成戰俘,先被囚禁於「北角戰俘營」,後被遷往「深水埗戰俘營」,在關押期間,除在啟德機場當苦工外,更飽受病痛傷患,有4名加拿大兵抵受不了煎熬偷偷逃走,後被日軍捉回及處決,營內有很多無理折磨,當中最發人深省是日裔加拿大人井上加奈雄Kanao Inouye,外號「甘露小子」,在戰俘營當翻譯及獄警,自辯為報復他小時候在加拿大遭白人欺負,用殘酷和不人道手段虐待加拿大戰俘,戰後在香港高等法院被判環首死刑,1947年8月27日,在赤柱監獄執行絞刑。

  戰後加拿大兵獲安排返回加拿大,告別這場噩夢,加國政府在多方面協助他們重投正常生活,有些人重投社會,有些人選擇平淡,有些更因傷患和精神創傷影響一生,也為陣亡士兵作出不同紀念,包括紀念碑和以地方命名等,以慰英烈之靈,亦銘記戰爭帶來的悲慘與傷害。

  今天我們到深水埗,除可以一睹這百年警署的風采,更可到附近的深水埗公園走走,懷緬及憑弔這段接近被遺忘,但歲月冲不淡的香港與加拿大悲慘往事。

香港史警政史
郵票錢幣園藝研究者
何明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