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鄭成功——台灣潛艇奇緣 | 猛料阿Sir講古

在警隊工作時,雖然認識一些專門處理台灣事務的政治部警察,公事上就沒有機會接觸台灣官員,只在一些警區社交場合認識到台灣駐港機構人員,沒有公事話題,閒談地方歷史較容易打開話匣子和不會誤觸「紅線」,這也增加了我對台灣歷史的認識和興趣,在碩士課程,論文更寫台灣領導人。
台灣是中國固有領土是不爭的事實,中國領土遼闊,偏遠地區只是有需要時才派兵和官員管治,台灣在清朝開始有常駐官員及設置衙門。在此之前台灣沒有一個統稱全島的名字,古地圖曾出現過「小琉球」等地名,直至清代祖籍福建的施琅將軍收復鄭成功後人建於「大員」(今之台南)的政權後,上書清朝康熙皇帝把全島統稱為台灣(福建語「大員」與「台灣」同音);外國人以葡萄牙語美麗Formosa「福爾摩沙」稱之。
「大員」之名相傳來自「大灣」,因地域原是一大片海灣。曾被西班牙人及荷蘭人入侵及佔據,西班牙人由1626至1642年佔據及統治「淡水」;荷蘭人於1624年佔據「大員」及建築堡壘「奧蘭治城Fort Oranje,兩年後改名「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今之安平古堡),後於1655年建成「普羅民遮城Fort Provvintia(今之赤崁樓,當地人稱之為番仔樓)。鄭成功於1641年4月起兵攻打荷蘭人,1642年9月荷蘭統領Frederick Coyett投降及帶領族人離開台灣,鄭成功建都於此稱為「東都」。
為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當地民眾於1979年在赤崁樓建「鄭成功受降圖」銅像,荷蘭人單膝跪在鄭成功前呈上投降書。1983年尾,台灣向荷蘭購買兩艘潛水艇「海龍和海虎號」,荷蘭國會議員到台南參觀他們祖先佔據時建的普羅民遮城(赤崁樓),見祖先下跪投降的銅像(上圖),認為有辱荷蘭人,向台灣政府交涉,荷蘭人不應下跪,在政治壓力和潛水艇尚未交貨情況下,荷蘭人下跪的銅像被重鑄,由單膝下跪變成企起來向鄭成功呈上降書(下圖),銅像底座的「鄭成功受降圖」標題也換成「鄭成功議和圖」。
對這段潛水艇和鄭氏王朝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可到台南走走,看看熱蘭遮城(安平古堡)、普羅民遮城(赤崁樓/番仔樓)和品嚐當地著名街頭小食「小卷(魷魚圈)米線」和愛吃甜的飲食文化。
何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