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門 - 午餐肉 | 慢活時代

  不知何故,韓國人十分鍾情於午餐肉,在無論飯卷、火鍋和各類菜式都見到它。也許是因為韓國本身的飲食文化比較單薄吧。午餐肉發源於一個普遍被認為最不懂得吃的國家—美國,是一家叫Hormel的公司在大蕭條時代推出,讓人們能多吃上點肉類的罐頭食品。這牌子的午餐肉在超市仍普遍有售,是「原祖」嘛,售價還比其他牌子高一點。味道方面較平淡,跟韓式午餐肉相似,可能並不太合香港人的口味。營養學家建議午餐肉不宜多吃,是因為它像其他加工肉類如香腸、煙肉等,都含有防腐作用的硝酸鈉,顏色也因而顯得粉紅。

  在香港,午餐肉雖也很受歡迎,餐蛋公仔麵或餐蛋治是港式早餐中兩個永恆的選項,但它不可能登上大雅之堂。還是中國人懂得吃,令一種外國的「垃圾」食品脫胎換骨,升了一個層次,那就是我們的「火腿豬肉」了。其實Hormel的配方也是豬肉加火腿,但中國版「火腿豬肉」的豬肉含量較多和有更多火腿,層次感和口感更佳。最關鍵的改變是它含有較多肥肉(這是西方人所不喜的),雖然有增加血脂的風險,但吃起來更甘香軟滑,和原始版有雲泥之別。小時候常吃丹麥「玫李牌」和國產「長城牌」午餐肉,後來長城出了「火腿豬肉」,便沒有再吃午餐肉了。正因為「火腿豬肉」的脂肪含量較多,澱粉較少,煎香之後外酥內軟,最宜厚切。我最愛把它切成丁,先煎香再配雞蛋葱花炒飯,一流。

前資深公務員
現任時事評論員
音樂人
楊立門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