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業 - 香江廿八正芳華 | 安業興邦

今年的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廿八周年,若以人的成長歷程計,香港特區正邁向「三十而立」階段,風華正茂,潛力無窮,喚發着驕人的神采和力量。今日我們慶祝,除了有數之不盡的滿城歡慶節日活動,更因為香港勇於克服風雨挑戰的奮鬥動人故事。
滄海桑田,香港廿八年來經歷了翻天覆地的發展。機場由啟德遷址赤鱲角,再到今日三跑啟用,成為全球最繁忙航空樞紐之一,九龍城寨則變了電影裏舊香港的經典一幕;港鐵由三條線逐步拓闊到十多條,列車的路軌駛至屯門烏溪沙海怡半島,市民搭火車到深圳除了羅湖還可經落馬洲。至於維港兩岸,亦已不只萬家燈火,還有西九故宮博物館的飛簷和幻彩詠香江的彩燈,而城市上空還會看到無人機送外賣,在四分一世紀前誰曾想到?
這些變化不僅是時代變遷的縮影,更是香港在動盪世局中仍能穩站在世界前列的見證,是香港人堅毅拼搏、憑着「一國兩制」獨特優勢而奮進突破的成果。
以過去一年為例,雖然挑戰猶在,但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不少經濟和社會發展數據成績令人鼓舞,例如:
•金融市場IPO集資金額達到875億港元,較去年上升88%,重奪全球第一;
•港股每日成交金額平均超過3000億港元,庫房每日進帳約3億港元,香港亦重返「紐倫港」地位;
•香港多間大學於國際排名中上升,其中五間大學位列百強,港大躍升至全球第十一位,位居亞洲第二,中國第一;
•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註冊基金數目達976個,錄得逾440億美元資金淨流入,增長達285%。正如財爺所說,香港有望在未來兩三年內取代瑞士,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資產管理中心。
•超過80間策略性企業來港設立地區總部,預計在港投資逾500億元、創造兩萬個職位。
自5年前《香港國安法》實施,香港開啟「由治及興」新時代,聚精會神拼經濟、拓民生,以上數據顯示,一切的努力沒有白費。
當然,挑戰總難避免。過去一年,我們見到不少食肆和戲院結業,這是世界大氣候使然,在串流平台威脅下,就算日韓的戲院業同樣壓力重重;在內地消費降級大趨勢下,港人多了北上食買玩,本地食肆難免遭受衝擊。這兩個行業萎縮對基層僱員影響最大,香港須加快產業轉型,盡量緩減陣痛。
此外,自AI爆發式成長,科技的革新換代以月計算,香港可以「追趕」的發展窗口期越來越短,深港河套創科園和北部都會區亦須「再畀多啲油」提速。
砥礪奮進廿八載,七一的陽光下,我們不只是紀念過去,也是在迎接一個充滿憧憬的未來。香港還在變,也還在奮鬥不輟,讓我們一起努力,創造更輝煌動人的歲月。
曾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