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健生 - 不可替代 | 跨晒界

自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表聲明,稱美國國旗必須在美國生產,馬上惹來熱議。一位美國網民說,有些東西無法在美國生產,而且就算在美國生產,成本價格也會貴到沒人想買。另一位網民評論更激烈,他說:「你是個白癡,我們沒有這樣的工廠,也沒有產能,真的要本地製造需要花好幾年,而且成本價格一定很高。」我同意他們的說法,這都是常識。
工廠生產,需要計算兩大主要成本,物料和人工。以電子產品為例,一塊線路板,美國當地採購成本價格是中國的數倍以上,而且很可能本身就是來自中國製造的,如果是純美國製造,成本價格我簡直不敢想像。現在很多電子產品裏面的元器件,也產自中國。蘋果手機之所以在中國生產,原因之一是中國擁有成熟的供應鏈,一流的生產工藝,滿足需求。要製造業回流,把工廠和供應鏈都搬回去,我認為幾年時間都不夠,尤其是一些比較複雜電子產品。蘋果花了多少年,才在中國建立起這個成熟生產供應體系,他們最清楚了。
撇開在美國開工廠的時間和成本問題,另一個大問題,當然是人力資源了。人工資源又變成兩大問題,一是去哪裏找到人,二是人工成本。今時今日,美國年輕人畢業後,傻的才會相信他們願意去工廠擰螺絲做裝配。工廠就算自動化程度再高,也需要各種技能的工人及技術員工程師,美國有嗎?夠嗎?就算有,工資會是中國的多少倍?把時間成本,高昂的工廠運營成本、物料成本、人工等算上去,整個電子產品的成本會大幅上升,售價亦然。大家覺得美國消費者,會願意付出更高昂價格,去購買美國生產?
最近去美國出差,跟當地某大公司開會,對方稱讚我們中國人勤奮,工作態度認真,反饋了技術問題24小時內就提出解決方案,高度表揚我們工程師團隊。我接觸到的美國公司及客戶,對我們中國生產優質產品非常滿意,他們心知肚明,當地不可能以同樣成本,做出同樣水平產品,這是殘酷的現實。美國要製造業回流,談何容易。特斯拉蘋果那些掌舵人,在美國依賴進口中國零部件生產做成品的中小企業家們,最清楚中國製造為甚麼不可替代。
喊口號很容易,做成事才難,讓我們拭目以待。
視覺科技CEO
盧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