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重恩 - 香港處處有非遺 | 重中之重

天后誕前後,香港各界、社區及宗教團體都有各類型節慶,期間元朗天后誕的巡遊活動、港島東區譚公誕、長洲飄色、搶包山等都已成為市民和遊客的關注點。
香港特區政府近年配合國家政策,積極推動非遺的保護與推廣工作,並鼓勵社會共同參與。行政長官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舉辦「香港非遺月」。康文署響應國家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由今年起,於每年6月舉行「香港非遺月」,將於本月31日至7月1日期間舉行,以「香港處處有非遺」為目標。
國家推文化和自然遺產,勾畫了非物質文化產業化的方向性,非遺項目除文化傳承,如何達至產業化,確實值得探討。非遺項目要成為產業,打造非遺品牌是必然的商品市場模式,否則只會停留在政府資助項目的發展形態。要品牌化就一定要有打進市場的決心和具創意的創新組合,接觸過不少瞄準非遺產業的投資者,但要投資項目的構思實現,政府的配合十分重要,不過政府要參與商品拓展並不容易,透過一些基金是一種可行性,商界與社區資源配合也有一定幫助,今年各項相關節慶活動能辦得多彩多姿,其中多少與各區的日夜繽紛節目結合推出有關。
香港從來都是一個中西文化交流的大都會,中華文化出海,香港具文化轉口的能力,相信只要加強創意和包裝,找緊一些中西文化的共通點,一定大有可為,當然像非遺無人機的表演,也是很好的嘗試。
何重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