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科技引領產業升級 AI應用規管應先行

ChatGPT自去年11月推出以來,短短數月攬得全球一億用戶,不只科技龍頭爭相研發類似產品,各大網絡平台也紛紛推出各種生成式聊天機器人,一時間成為輿論焦點。但是社會對它的評價,卻每隔數天便有新轉變。有人讚歎AI創造出來的結果,有人害怕飯碗不保,近日甚至驚揭它對社會及人類構成潛在危機。到底它是好還是壞,在社會引發極大討論。

ChatGPT在全球爆紅,用戶對它回答困難問題、編寫詩句、程式,撰寫論文,甚至通過醫生資格試等能力驚歎不已。研發公司OpenAI因此聲名大噪,更帶動大股東微軟市值飆升。Google隨即推出Bard聊天機械人,百度則推AI程式「文心一言」,阿里巴巴、騰訊和網易亦宣布加入戰團。

ChatGPT不但可以應用於各行各業,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更可以提供智慧化的協助,減輕人類工作量及提升工作效率。

不過,當愈來愈多人嘗試使用AI產品之際,上周一歐洲刑警組織警告,ChatGPT這類先進AI系統,可能被濫用於網絡釣魚、假訊息、網絡犯罪等。兩天後,OpenAI聯合創辦人馬斯克與逾千位AI專家及行業高層發表公開聯署信,呼籲停止訓練比GPT-4性能更強的AI系統至少6個月,因為該類系統將對社會及人類構成潛在危險。

歐洲刑警組織發現,犯罪分子可以利用ChatGPT草擬欺詐計畫,或查詢如何闖入民宅、執行恐怖行動、網絡犯罪、兒童性虐待等信息。此外,生成式AI也助長了「深假技術」(Deepfake)的發展,未來將有愈來愈多真假難判、不知來源的假新聞、假影片與假資料橫行。司法機關將來要處理涉AI 的案件肯定是個巨大挑戰。

外國多家大型銀行已開始禁止員工使用ChatGPT,以免將客戶、上市公司的機密資料一併外泄,衍生資安泄露問題。

在藝術界,AI的使用也掀起爭議。去年8月AI創作品在美國舉行的藝術博覽會奪冠,亦被指涉嫌抄襲。AI在教育界「催生」的變革就更明顯,無論是授課形式、考試評估,以至平常功課、習作也面臨極大衝擊。學生利用ChatGPT寫論文,不但成功通過抄襲檢查器,連行內專家都難分真假,令人憂慮長遠會淪為學生的智能槍手。

現時本港已有五所大學對學生採用ChatGPT,提供針對性指引。部分大學正考慮調整對學生的評核方式,提升慎思明辨及活學活用的元素,應對這項科技對教學及研究的影響。

除了安全風險,打工仔亦憂慮會被AI取代職位。高盛近日發表研究報告,預測全球有3億個全職工作職位恐被「自動化」。在AI主導的新時代,未來10年世界經濟有望提高7%,相當於帶來約7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而全球有18%的職位則可能會被AI取代,香港更高達近3成。

無可否認,通過AI的合理運用,可提升工作效率,而ChatGPT 的運作則在於集結、綜合和分析大量資料數據,邏輯思考。但我想強調,人類的思維是有「溫度」的,會考慮社會道德文化等機器不會思考的問題,這就限制了ChatGPT很多的判斷。我覺得,社會應該將ChatGPT的出現視作自我革新的一次重大機會,通過ChatGPT作為輔助,高效地去探尋更多的發現,而不是單純依賴,被機器限制了思維,成為寄託。

針對AI作惡事件,社會則必須積極研究應對AI衍生的新問題,同時制定新政策、尋找新機遇。當務之急是建立AI倫理問責機制,引導AI技術應用符合人類社會的價值觀;開發AI工具時,同步設計反抄襲工具,以保護原創者權益;同時加強AI對惡意信息的識別能力,提高企業的信息安全管理,制訂和實施共享安全協議,並由獨立專家進行嚴格監督。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帶給社會的影響,取決於人類對它的理解和運用方式。AI發展是大勢所趨,不應窒礙它的前進,但是如何令它有序健康產生正面效應,就有賴於政府監管以及公共教育等社會各個層面的共同努力。而社會對於科技取代人類的擔心,更毋須過於放大,只要人類不斷去適應科技,以科技引領產業升級,必定能夠帶動全人類社會的進步與健康發展。

蔡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