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談——與「阿黎」結緣

  上周五,星島新聞集團公佈,管理層將有變動,變動之一,是原《星島日報》總編輯黎廷瑤將改任集團高級顧問。
  不經不覺,我與黎已經相交了近二十年,他十分平易近人,集團內兩位前高層,盧永雄和蕭世和,大家都慣稱之為「盧總」和「蕭總」,唯獨是黎廷瑤,大家都叫他「阿黎」。阿黎跟我可說是亦師亦友,當年我任教城大,三十多歲,想多見識世面,於是經盧總把我借調到星島半年,當時就交由阿黎指導我,他教曉我很多寫作技巧,例如如何把文章寫得storytelling,都是學術圈內所學不到的寶貴技巧。半年之後,我返回大學,但與阿黎還保持交往,不時傾電話和出來午飯,後來他還請我為《東周刊》、《頭條日報》撰寫專欄,開給我的條件都很好,看得出他很器重我,真的待我好,當然過程中要多謝的,還有劉國業、關慧玲、梁家權等幾位,尤其是他們對我的忍耐和包容。
  雖然後來大家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不盡相同,但阿黎還是十分包容我,大家和而不同,繼續做得成朋友,我想,他該為我頂過不少壓力。
  雖說我與阿黎相交二十載,但第一次見他,其實卻是更早,一九八六年我出任中大學生會副會長(一年後再出任會長),上莊前後,想多了解香港政局,素仰當時《信報》有位政情專欄作者「余錦賢」,消息靈通,見解精闢,於是便「膽粗粗」聯絡並提出想拜會請教,結果他又真的不嫌我們幾個黃毛小子冒昧,不吝賜教,且約了我們在金鐘邊吃早餐邊談。阿黎其實就是這位第一代的余錦賢,當時說些甚麼已經記不起了,只記得他十分平易近人,和顏悅色的跟我們講解,所以對他印象很好,再者,當時我這個基層子弟,就連茶餐廳也不常去,竟有人請我去金鐘吃早餐,雖未至於「鄉下仔出城」,但也實在受寵若驚。這份前輩對後輩之情,銘記於心。
  阿黎已經年近七十,辛勞半世紀,希望他退下來後,能夠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得閒搵我飲茶。
蔡子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