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同音——香港最龐大的無形資產(上)

  香港最龐大的無形資產就是企業家精神。任何一本經濟的書籍都會列出四大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和企業家。企業家並非MBA課程可以培養的,需要一個社會的氛圍、失敗的經驗,再轉化為一種精神和制度。
  自從內地八十年代開放,很多歐洲和美國的企業來香港獵頭把香港作為銷售到內地和東南亞的一個跳板,選擇香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香港有經驗的企業家,這裏包括自己創業的和職業經理人。
  八十年代初當你走在北京街頭,五星級酒店寥寥可數,當時的酒店管理倚靠的絕大部份是香港朋友,香港很多的酒店管理人員都被高薪挖角到內地工作。
  歐美的企業,甚至日本、韓國,能夠順利進入內地市場依靠大量的香港企業人才。其實本地的人才把內地的產品轉口到歐美,成功進入市場的比比皆是。在這幾十年,香港金融業的蓬勃發展,孕育了無數的金融才俊。
  時移世易,內地的企業尤其是製造業已經慢慢從加工轉化成為國際品牌的建立。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出口人才,香港在這方面人才濟濟!
  金融是百業之母,香港今天的金融成就可以和倫敦、紐約齊名,原因就是有內地作為我們的腹地。現在北京、上海、深圳同樣建立自己的交易所,內地的金融業已經在世界市場舉足輕重。
金利通科技主席兼執行董事
洪集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