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管俊「傑」——SPAC何去何從

  香港監管機構剛剛對SPAC發出了諮詢文件,截稿前,文件最終定案有待市場決定!毋庸置疑特殊收購公司,它的熱潮成為了全球的「風眼」所在!
  大家可能不知,其實這個產品在美國已經流行很久,尤其是在當全球經濟受到疫情困擾之下,很多科技公司在面對融資上的不確定,都選擇放棄傳統的IPO,投向這個嶄新工具的懷抱!當然這個產品,在我們香港的名人李嘉誠、他的兒子李澤楷,還有新世界新掌舵人鄭志剛的參與,肯定變得「畫龍點睛、如虎添翼」!
  作為推動香港作為資產管理的重要核心,發展私人基金:包括私募基金和引入不同的投資工具……確實令到資產配置上更顯優勢!但當中不可分割的投資教育尤為重要!畢竟投資者教育和保障,永遠是資本市場重要的基石!問題是,如何能夠取得產品在設計上「剛柔並重」的點子!以香港為例,市場普遍認為香港的做法和美國的做法,在走向上極有不同,作為投資管治的推廣人,筆者早在大學碩士教學的時候,已經將這個產品放在課程當中,今天回想,能將自己對市場的觸角和大學教育的發展融為一體,確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傳承!問題是,如何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一個思想框架,從而有系統地分析這個產品的優劣才是重要!
  香港要保存這方面的優勢,和周遭的國家,例如新加坡、英國、美國,在產品上和服務上「並駕齊驅」,是必須要執行的!正如北京交易所的出現,香港在資本市場上的定位,更需要將中國和亞太區的聯動上大大提升,以保持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下的核心價值!
  當然,要成功推動一個新的措施,交易所也好,證監會也好,如何平衡各持份者的想法,尤為重要!看看香港金管局推動的LPF得到空前的成功,SFC所推動的OFC,在市場上冷淡!簡直是天淵之別!作為監管機構,在全球大趨勢的發展之下,也在某些產品或監管界限之下,顯得模糊!要成功推動資本市場長遠的發展,監管機構的協調,和在資訊上的溝通,可以減省很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將資源投放在每個產品背後的持份者這份心思上,相信香港金融資本市場邁向更康莊的一步,指日可待!
註冊合規師公會投融資部總召集人
徐燦傑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