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命護航——心臟衰竭治療新希望(上)

  心臟衰竭是心臟泵血不足,以至身體主要器官血液和養份供應不足,患者體力漸差,於應付簡單的日常事務時變得力不從心;隨著病情步入後期,心臟衰竭可引致多重器官衰竭,乃至致命。
  心臟衰竭初期病徵不明顯,如持久運動時疲倦、頭暈等,對於不夠休息、缺乏運動的都市人來說,實在不足為奇。當病情漸趨嚴重,患者進行如散步等簡單活動時已會氣促、氣喘,及至後期,就會出現「靜止病徵」,即坐着、臥着時也氣喘,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甚大。
  部份因貧血、甲狀腺亢進等疾病導致的心臟衰竭個案中,患者的心臟功能可能只需透過治療這些病因便得以回復狀態。但若患者的心臟肌肉已因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等問題壞死,病情便不能逆轉,需要透過心臟衰竭的治療,減輕其引致的徵狀和減慢病情惡化,並降低入院或死亡的風險。
  對心臟衰竭患者而言,藥物治療有助紓緩徵狀和減輕心臟負擔,從而保護心臟功能,藥物例子包括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II受體對抗劑(ARB)、乙型阻斷劑(Beta blockers)等。患者亦可能需服用降血糖、降膽固醇藥物,減少其他破壞心臟的風險因素。
  談起心臟衰竭藥物,不得不提近年被視為「治療新希望」的SGLT-2抑制劑。詳情留待下回再與大家分享。
  備註: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疑問,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此欄目由英國阿斯利康藥廠贊助

心臟科專科醫生 黃煒倫醫生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