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談——陳獨秀二三事

  中共百年黨慶,本欄也湊興說些軼事。大家都知道,中共創黨書記是陳獨秀,他原名慶同,字仲甫,獨秀只是筆名。有傳,建國後,五十年代有次毛澤東乘船沿長江經過安慶,見到有座「獨秀山」,便問左右:「先有陳獨秀,才有獨秀山;先有獨秀山,才有陳獨秀?」左右一時面面相覷。答案是,陳故鄉是安徽省安慶,那裏有座獨秀山,陳起初以「獨秀山民」為筆名,久而久之,便索性稱為陳獨秀。
  陳一生在政治上頗有風骨,在囚期間更曾寫過:「行無愧怍心常坦,身處艱難氣若虹」,以及「幸有艱難能煉骨」等慷慨激昂的千古佳句,但卻生性風流,對太太和兒子甚至被批評為寡情薄倖。起初,在父母之命的封建婚姻下,娶了高曉嵐為元配,後來接受高等教育的小姨高君曼放假時搬進他家裏暫住,兩人間竟爆發出愛火花,且冒天下之大不韙,宣佈結合。但陳的感情事並沒有因此完結,他任教北大期間,曾有他尋花問柳,且爭風呷醋的流言。另外,他還有第三、第四位情人,分別是他任中共書記時,看病認識的女醫生施芝英,以及國共分裂,他從此顛沛流離,遇上並照顧他晚年起居飲食的潘蘭珍,兩人年紀相差三十歲。
  陳獨秀後來離開共產黨,但毛澤東還是給他相當的評價:「關於陳獨秀這個人,我們今天可以講一講,他是有過功勞的。他是五四運動時期的總司令,整個運動實際上是他領導的……那個時候有《新青年》雜誌,是陳獨秀主編的。被這個雜誌和五四運動警醒起來的人,後頭有一部份進了共產黨。這些人受陳獨秀和他周圍一群人的影響很大,可以說是由他們集合起來,這才成立了黨……關於陳獨秀,將來修黨史時,還是要談到他。」
蔡子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