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山——萬法由心

  有很多讀者問我如果開始學習佛法,修持甚麼法門最好,又或者學習密宗應如何選擇本尊。因為大家都接受了很多不同的灌頂。筆者一直有很多機會遇到不同三乘的法門,我可以清楚告訴大家法是無分高低,高低在於自己的心魔。佛陀在世說法四十九年,在印度鹿野苑初轉法輪,將四聖諦、苦集滅道的要義開示。
  佛陀的教化不但是對人類,以至蒼天菩薩等。本來就只有一乘的佛法,就是佛乘,後來只是因地域文化,才有三乘之分。佛要說法四十九年,湼磐後再繼續傳法,說八萬四千法門,其實因為我們的根氣,簡單地說是我們的層次和背景,適合用何種方法,有東南亞種植的農產品和北美洲方法和產品都有不一樣,就因為水土腸胃地域氣候的適應不一樣。我們選擇適合我們便可。家師創古寧波車在三乘佛教一書,已清楚說明沒有三乘之分。在我每周修持的伏藏的度母法本之內,同樣祈請大梵天,隨喜聲開,緣覺的功德。亞洲善長種稻米,北美多產大小麥。米和麥同是人類的主要食糧。隨着資訊交通技術發達,亞洲亦多產麥,北美洲亦有種米。我們要有一個圓融的心。
  密乘有很多伏藏的法本和聖物,我在藏地看過不少,真實不虛。其實南傳佛教同樣是有的,一百六十多年前泰國聖憎帕崇笛阿贊多,在禪定的時候天上降下了今天的經王《金那般川經》。其實猶同伏藏道理一樣,只是名相不同而已。另外無論在漢地藏地東南亞,我都看過很多聖憎圓寂後法體不會腐爛,北傳南傳稱之為金剛不壞,藏傳稱之為虹化。其實是高修為的一樣顯法。
林國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