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無疆界系列——金源米業林世豪 勇於飛出去的接班人

巨星陳百強的金曲《飛出去》中,有以下幾句歌詞:「爸爸好嗎 你應該自豪 我努力在拓墾前途 像你從前 不戀祖蔭 心中懷着理想高」 。在商界中,正好有人將這份信念用行動演繹出來。作為已故「香港米王」林炯燦的長子,本地老牌米商金源米業(00677.HK)副主席兼行政總裁林世豪,本可選擇過着享受祖業、無拘無束的生活,但滿懷理想的他,卻喜歡挑戰自己,在就讀城大 EMBA 時得到啟 發,決意勇敢「飛出去」,於越南開拓擁有400間分店的便利店王國,為家族生意尋找增長爆發點。林世豪沒有忘本,更決意將祖業發揚光大,除了為金源米業的產品創新,目標打入大灣區市場外,更獨創一套風險管理模式,讓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下,確保仍能順利營運,維持本港穩定白米供應。
林:金源米業副主席兼行政總裁林世豪
王:城市大學 EMBA 課程總監王澤森博士
徐:視野無疆界系列統籌徐燦傑 (Prof J )
劉:頭條日報廣告部業務總監劉孟輝(Jacky)

劉:閣下80年代在澳洲悉尼大學主修經濟,曾在投行State Bank of New South Wales的商業銀行部工作,負責企業融資等項目,其後在1991年、即公司上市後加入家族生意幫忙,為何會有這個決定?

林:其實我加入金源米業前,早已計劃在金融界大展拳腳,我在澳洲大學畢業後, 隨即參與State Bank of New South Wales的見習管理人員計劃,曾涉足過零售銀行、商業銀行等業務,但我自小就很喜歡研究宏觀經濟,當接觸企業金融 (Corporate Finance)範疇後,了解宏觀經濟如何影響一間公司的運作,開始培養對企業管理的興趣。在該行工作8年後,適逢金源米業成功上市,需要更多人才幫忙,我在1991年獲叔父邀請後,決定回港協助打理家族生意。告訴你一個秘密,當時我任職的銀行曾作出挽留,詢問能否將我調遷到其他地方、例如香港以換取留任,讓我感到自己的價值所在,但最終決定投身家族生意,接受這個新挑戰。

王:林先生一直非常好學,完成城大EMBA 課程後,現時更是城大DBA(工商管理博士)的學生,你認為課程如何充實你的知識?

林:在這個課程中,我學會了很多嶄新的管理概念及理論,更可以印證自己的管理決策是否正確。與我一同就讀的同學,很多都是社會的Leader(領導者),經過多年管理生涯後,可能發覺掌握的知識不夠用,透過進修為自己增值。該課程由於高手雲集,大家在剖析商業案例中互相 Brainstorm(腦震蕩,意即啟發思維), 會衍生不少新看法,不怕告訴你,我有很多生意的念頭,都是從課程中與教授及同學的互動衍生出來,而我亦樂於將自己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另一點印象較深刻的,是課程中提及公司回應不利傳聞的技巧。一間公司面對市場或傳媒質疑時,往往會急於反駁及澄清,但原來可能會弄巧反拙,因為如果答得太快,變成各說各話,最終只會引起雙方「嘈交」;我在EMBA課程中學到,回答傳聞時有一定技巧,最理想是給予3日時間讓市場消化,同時掌握更多數據回應,再爭取社會信任。還記得當時課程安排了一位資深傳媒從業員,向班上的一眾企業高層講解回應技巧,讓我們獲益不少。
劉:整個課程中,覺得最受用的是那個部分?你如何把相關案例或理論,實踐到商界的運作及管理中?

林:我在EMBA的第一科是企業融資,當時首份習作的研究個案,是一間在全港快速擴充的零售集團,我在研究時透過估值,發覺該公司股價過高,以及其經營模式的不足,如毛利太低、現金流欠佳等,而這些看法,亦在該公司其後的股價表現得到印證。事實上,這個案例對我其後在拓展越南便利店CIRCLE K業務時有所啟發,例如應如何探索一間公司的合理估值、了解零售集團的毛利及純利的健康水平、供貨穩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定期推出新產品,維持客戶新鮮感。總括而言,就是吸收別人做對的,借鑑別人做錯的,而這正是在 EMBA 上課,經過分析後得到最大的得着。

王:有云「創業難,守業更難」,在你的帶領下,公司勇於開拓不同市場,甚至揮軍越南投資便利店業務。集團旗下的越南CIRCLE K,已成為當地最大國際連鎖便利店品牌,當初為何會有這個商業決定?

林:我在金源工米業工作時,不時會到越南公幹,更曾於當地居住兩年,正好捕捉了東南亞市場的快速發展。有見當地便利店並不常見,於是我便利用EMBA習作研究本港另一零售集團的方法,得出便利店在當地有利可圖的結論,建議公司發掘米業生意以外的商機。幸運地,我們取得了該便利店品牌在越南的獨家特許經營權,雖然由店舖選址、員工培訓、貨品採購、物流倉儲以至貨架陳列,都要經過周詳考慮及部署,當中的過程好不容易,但經過多年努力後,現時已發展至擁有400間分店,主要位處越南南部和北部的6個大城市。

徐:在異地經營一盤大生意,你認為最困難的地方在那裡?你如何透過自己學到的商業理論去解決?

林:首先是言語問題,幸好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加上我們在當地聘請了不少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等鄰近國家的管理人員,而越南同事亦有一定英語水平,大家可以用簡單英語溝通。不過,我經常提醒同事要尊重當地文化,例如當兩名香 港同事在當地對話時,應盡量避免用廣東話,而用較多人聽得懂的英語;即使越南用的曆法與中國相同,亦不應將農曆新年稱為中國新年,而用當地語言“TET Holiday”(越南新年)來表達,以免越南同事感到不悅。對此,我更以身作則,每年在越南公司演講時,都會下一番苦功,刻意用越南話讀出講稿,讓當地同事感到受尊重的同時,亦可以將一個看似很遠的管理人員拉得較近,凝聚他們對公司的歸屬感。另外,我深信企業管理必需「到地」,絕對不能紙上談兵,因此旗下同事不時會調派到各大部門,讓他們熟悉公司不同環節的運作。

徐:以往環境較簡單,企業家或許可以「一本通書用到老」,但現時環球營商環境急劇變遷,正所謂「一日都嫌太長」,管理人員既要「專才」亦要「通才」,你 是否認同營商比以前艱難許多?

林:我認為作為一名管理人員,不要想每一件事很難做,而是透過宏觀思考、吸 收前人教訓,再想清楚「應該點做」;當構思完成後,將自己的大藍圖,向「下面啲將軍」好好解釋,再放手讓他們執行。打個比喻,即使香港的兩個諾貝爾獎得主,都昰靠自己的努力由零開始,經過多年努力後,最終取得偉大榮譽,其中一名得主更來自聖若瑟書院,是我的校友呢!

嶄新EMBA體驗:
驅動創新,聯繫亞洲,通曉融資
https://www.cb.cityu.edu.hk/emba/hk/

Jacky哥


■金源米業副主席兼行政總裁林世豪
■金源米業副主席兼行政總裁林世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