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欄——月亮正離開我們

 中秋節看着明月,就想到月亮在文化上帶給我們無限的情意,因為每逢有月亮出現,人的情緒就會受到牽動,正所謂人是用水造,月亮能夠牽引地球的潮汐,人的心情當然都會因着月亮而有潮汐漲退,故此晚上總是較易感性起來。
  而離開了浪漫的感受以外,月亮實際上還有不少有趣的地方。直到目前為止,尚有很多科學家未能確定月亮是怎麼形成,對此有三個學說。
  首先是捕捉學說,指的是月球飛過地球旁邊時被地球吸住,這就有如我們行山時遇見周潤發,即所謂野生捕獲發哥一樣。然而這說法存在很大的漏洞,那就是以衞星來說,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直徑的四分之一,以捕獲來說,月球對於地球可是太大了。太陽系裏其他星球的行星大多只有主星體的百分之五大小,可見月球是地球的百分之二十五是極不自然的配搭。另一個學說是爆炸論,指月球是由其他星體撞擊地球後分拆出來。然而太空人去到月球取得土壤後,發現月球的土壤和地球很不同,有很多物質是在地球上找不到的,若然月球是出於地球,土壤應該一致才對,故此這說法亦都存疑。
  因此有人就認為月球的出現不是一件自然發生的事,有人說月球是由外星人放置的,又有人說月球是由遠古的高文明人類建造,用以於晚上照亮地球,所以向着地球那一方表面才較平滑,不但少些隕石坑,還是高地平原,而背面則布滿山谷和岩石峭壁,凹凸不平。這聽起來好像過於神化,但另有部分科學家相信以往曾有兩個月球,一個大,一個小,小月球漸漸撞向大月球,但因為速度相當慢,故沒有造成凹坑,反而替大月球造成平滑的表面,也就是向着地球那一面。
  究竟月宮是如何建成,可能於我有生之年都未必有答案,但有件事是已知的,就是月球正以每年三點八厘米的速度離開地球。當然,月球和地球之間有引力,故月球不會真正離開我們,但是美麗的明月確實離我們愈來愈遠,別離這個事實是永不能改變的,就如人的感情,只會逐漸變得冷淡,卻不會因為時日而變得熱情。
森美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