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匯貫通——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數碼化

  傳統的大宗商品交易結構,貿易商除了要承擔購銷的動作、物流過程的協調,還需要承擔資金墊付的責任,因此一般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很分散,在不同的行業和區域有大量分散的難以做大的貿易商,資金是制約大宗商品交易的主要因素。
  隨著近幾年供應鏈創新和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各種供應鏈金融產品、交易模式和金融科技手段的日益成熟,「大宗商品+供應鏈數位化協同+供應鏈金融」的供應鏈服務平台也成為了愈來愈多傳統大宗商品貿易商轉型升級的方式。
  今年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供應鏈拉響預警,很多產業面臨斷鏈風險。大宗商品作為生產物資,供應鏈管理尤為重要。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的應用能深入產業鏈上下游,通過結合上游廠商採用「貿易墊支+控貨」的模式,有助解決真實交易背景和貨物所有權問題;而通過結合下游的核心企業採用賒銷的模式,有助解決下游應收帳款確權的問題。
  通過搭建大宗商品供應鏈服務平台,對接金融機構和大宗商品交易系統、運輸管理系統和倉儲管理系統,利用金融科技實現交易的在線化、物流交付過程透明化和金融場景化。同時,平台上信用體系的建立,為企業縮短資金周轉周期,優化融資流程。
  供應鏈金融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有效工具。供應鏈金融通過平台化服務改善產業鏈上、下游供應鏈關係,優化整合供應鏈條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有效解決了大宗商品上下游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及融資難問題。
中國融保金融主席兼執行董事
彭文堅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