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匯貫通——疫情催生數碼經濟發展

  新冠疫情的影響,波及到了社會和生活的各方面,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更大。
   以前,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數碼化轉型是可有可無的「備選項」,然而面對疫情帶來的衝擊,以及人們消費觀念和生活習慣的改變,轉型成了必須要做、早做早受益的「必選項」。
  相較於實體經濟嚴重受損,網絡購物、視頻會議、遠端醫療等數碼經濟卻在逆勢增長,而遠端辦公、線上教育、智能施工、無人配送等這些新模式亦有效地化解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難點。
  同時,以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快速發展,成為推動數碼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疫情期間催生了很多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形成了更多經濟增長點。
  數據顯示,2019年第1季度中國數碼用戶規模就超過10億人,到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數碼用戶規模達到10.23億人,日均活躍用戶規模達到8.93億人。
  截至目前,數碼用戶的線上遷移持續,尤其是日均活躍用戶規模的增速體現了數碼用戶線上生活的普及化,尤其是今年第1季度疫情爆發後,各方面影響開始顯現,帶動了線上產業向居民生活的更深度滲透,驅動傳統產業加速數碼化轉型。
  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讓人們更加意識到數碼經濟的必要性,重壓下各行業不斷加速數碼化轉型,尤其是加快電子商務和跨境電商的發展。數碼經濟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中國融保金融主席兼執行董事
彭文堅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