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見聞——中國的「制度優勢」(二)

  中國內地在對抗新冠疫情過程中,被愈來愈多人提及的所謂「制度優勢」,其存在的弊端相信大部份港人都十分清楚。有意思的是,筆者不久前與一位黨員朋友探討該問題時,卻聽到了一種並不多見的體制內的思考與批判。
  根這位朋友的觀察,內地的體制看起來動員能力非常強,能夠做到「集中力量辦大事」。然而,這種制度在施政的時候,往往會出現「要麼不動,一動就用力過度」的問題。
  以本次疫情為例,在2020年1月20日之前,即使港澳台已如臨大敵,內地各省市對於新冠病毒的宣傳始終是「可防可控」,老百姓几乎一直是蒙在鼓裏。
  然而,隨著最高領導層於1月20日過問疫情,國家衞健委即刻開始要求各地每日通報疫情,各地方政府及傳媒亦即刻改口,高調發動全社支援湖北,並在十幾天內建成了兩間臨時醫院。
  在隨後的一段日子裏,各地陸續出現封城、封村、封路等措施,以阻隔人員流動,甚至一些地方出現人為把公路和橋樑掘斷的情況。
  網絡上亦流傳出一些農村所謂的防疫工作人員,粗暴闖入民宅,掌摑聚集打麻將的人士的荒唐之舉。
  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據這位朋友分析,在內地這種官本位社會,以及政府體系內部「官大一級壓死人」的現實下,下屬不僅要完全服從上級,更要揣摩上意。上級領導關心的就投其所好,做到100分甚至120分,甚至不思考對錯;上級未過問的事就算對的也不重要。每天都以這種「對人不對事」的思維行事,整個體系看似高效,其實可能更低效。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