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世界——去全球化下的自救行動


  雖然全球化的理念在過去三四十年高速發展,可是近年一連串的金融和地緣政治危機,早已動搖各國政府的信任,而新冠肺炎病毒更直接刺激「去全球化」的實質行動。香港處於東西方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衝突夾縫,在未知疫情何時過去下,現在若不採取積極自救行動,還以為好快回復正常的人,可能要付出沉重代價。
  當各國為了自保紛紛封關鎖國,並嚴厲禁止對外輸出防疫物品,中美和歐洲爭相研發疫苗自保,並以此作為競爭策略時,互信的關係便日趨薄弱。大家要留意中國在外交和輿論上的風向變化,除了否認是病毒源頭外,還將擴散責任指向美國和意大利等國家。這些舉措都想轉變內地民情的壓力,更有不懼怕被西方排斥孤立的準備,回復五六十年代鎖國的結果。
  香港原本在政治和經濟上都對中國有重大意義,然而經歷大半年的社會運動,加上「一國兩制」難以在台灣實施,中美矛盾所催生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隨時會令香港直接變成與內地普通城市無異。若現實一點去看,失去獨特性的香港對中國以至全球也沒有積極作用,香港人還不清醒自救,創造屬於自己的優勢,盲目相信祖國還有無限理由和彈藥支持香港持續繁榮,西方國家會義無反顧捍?人權公義,最終多數會被犧牲。
張慧慈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