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內地客不到港 保險中介轉型求生

筆者近日細讀保險業監管局2022年3月11日公布2021年香港保險業的臨時統計數字,去年香港保險業的整體成績,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況下也算做得不錯,2021年的毛保費總額達到$6,027億,較去年同期輕微下跌0.9%。

長期業務方面,2021年有效長期業務的保費收入總額為$5,408億(下跌1.3%),主要包括個人人壽及年金(非投資相連)業務,其保費收入為$4,466億(下跌3.7%);個人人壽及年金(投資相連)業務,其保費收入為$446億(上升61%);以及退休計劃業務,其供款為$439億(下跌13.4%)。

就給付保單持有人的申索和利益而言,總金額為$3,071億1 (上升25.7%),賠償金額上升?保險公司在這個地方要留意,如果是某些醫療業務的賠償額增加,仔細看看內裏原因,是否有一些不法中間人串謀某些可疑的醫療集團向保險公司進行一些有組織性的可疑申請索償個案,包括常見的拆單索償,圖謀索取更高的賠償額,或者是否有些保險中介人特別多這類型的索償個案。其實害群之馬在保險業界是極少數的人,絕大部份保險中介人也是奉公守法擁有高度誠信的專業人員。

另一方面,期內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為$1,668億(上升25%),主要包括個人人壽及年金的非投資相連業務,其新造保單保費為$1,356億(上升 12.8%);以及投資相連業務,其新造保單保費為$308億(上升140.7%)。保險公司共發出約47,000份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並帶來$35億保費,佔個人業務總額2.1%。

來自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從2020年的$68億減低至2021年的約$6.88億(下跌89.9%),佔個人業務總額0.4%。向這類型顧客發出的保單約96%是以非整付方式支付(即非一筆過支付),危疾、終身壽險及醫療保險分別佔保單的份額為38%、33% 和19%。

長期業務是指個人理財系列,當中包括人壽保險,醫療保險,危疾保險,意外保險等等的常見個人保險業務。過去兩年由於全球各地因為疫情關係採取閉關自守的政策,導致各國往來也受到極大的限制,以往國內到港的訪客也會順道購買一兩張個人保險作為分散投資,但是由於封關超過兩年,這類型業務已經在去年下跌九成,今年第一季的情況更加惡劣。

按照這個思維邏輯,發展其他保險業務看來比較有前景,以往主要依賴內地訪客業務的保險中介人在過去兩年也領取人生的寶貴經驗,疫情下創造另一個保險商機,這個商機唯一方法就是要轉型,盡快學習其他的保險業務生產線,不要單靠內地訪客的市場,因為這個內地訪客市場在未來日子是一個不明朗的方向。

( 免責聲明: 以上所提供之所有資料僅供一般參考用途,部分資料轉載自保監局及網上資料,以上資料不應視為專業及/或法律意見。任何人士在需要時應自行尋求適當人士包括律師及/或專業人士之意見與指導 )

首創保險 爆料平台 電郵即覆

email : [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