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婷 - 當AI遇上綠色能源 | 零碳築跡

  鐵軌在蒸汽嘶鳴中向遠方延伸,電網如神經覆蓋大地,數位訊號以光速穿梭雲端─兩百年間,三次工業革命改變了人類文明。而今,人工智能(AI)與綠色能源的碰撞交織,正將我們帶向第四個歷史轉捩點,重新定義城市、產業與生活。

  這場變革有別於以往。AI不再只是運算工具,而是主動參與生產力與認知邊界的重塑。與此同時,氣候變化的警鐘不斷響起,極端天氣成為常態。當社會渴求創新與便利,背後的算力消耗與碳排放卻成為新困局─智慧革命需要龐大能源,零碳未來卻有賴技術突破。這場悖論,正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無法迴避的難題。

  走在國際前沿的城市,早已展開零碳智慧的探索。荷蘭阿姆斯特丹的The Edge辦公大樓運用太陽能,實現能源正輸出,成為「會發電的建築」;新加坡榜鵝數碼園區則以淨零能耗為目標,將學術、產業、生活生態緊密串連。這些案例共同指出,「零碳」是終點,「智慧」則是通道。

  香港的未來圖景,同樣在悄然成形。市區內的「零碳智能空間」,不止是技術展示,更像一個未來生活的實驗場。集成光伏發電、儲能系統、與AI能源管理平台及新能源機器設備等多元技術,把綠色與智慧的理念落實在每個細節。

  這個空間更像一座橋樑─連接着國際與本地、理想與現實。智慧電網、綠色應用等創新實踐,為香港甚至亞太區的城市更新帶來啟示。當全球均在尋找減碳與增值的平衡點,香港的經驗或許能為高密度大都會提供可行路徑。

  蒸汽時代的轟鳴早已遠去,數位時代的浪潮正澎湃向前。站在這個歷史關口,零碳智能空間醒示我們:科技不是終點,而是通往可持續未來的橋樑。在這片土地上,每一度潔淨電力、每一次智慧調度,都是香港對可持續未來的積極回應。當綠能遇見大數據,這座城市正書寫屬於自己的零碳新篇章。

零碳智能聯盟秘書長
彭丽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