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力文 - 比特幣4年周期看似失效 | Exchange²
比特幣的4年減半周期,一直是市場參考的重要時間節奏:減半、價格上漲、 熱潮頂峰、熊市回調、新周期啟動,這種邏輯讓無數投資者相信,只要按表操課,就能在4年內財富翻倍。然而,來到2025年,市場卻明顯出現一種周期卡住了的感覺。ETF推出、企業大量買入、槓桿資金湧入、價格卻在12萬美元上下徘徊不前。到底發生了甚麼事?今日供需兩邊來看看。
先講供應,近日鏈上數據顯示,一個自09年起冬眠至今的比特幣錢包,突然轉移了150枚BTC,總值逾1600萬美元。這類遠古錢包甦醒每次都會觸發市場不安情緒,讓人聯想起早期持有者是否打算拋售。然而冷靜分析,這150枚BTC對每日超過200億美元的交易量來說根本微不足道。換句話說,這不是供應真的暴增,而是心理上頂不住若你因為這而沽售。
另一個矛盾現象是比特幣的期權未平倉量創下歷史新高,超過630億美元,其中大量押注價格將衝破12萬、13萬甚至14萬美元。明顯反映市場多頭氣燄仍盛。但這些資金多屬短期槓桿交易者,在真正的長期持有人的大趨勢下,其實都是微不足道影響。
ETF機構買盤價格遲滯
自上年比特幣ETF推出後,市場一度高呼:比特幣金融主流化來了。數據顯示,自ETF推出至今,機構與ETF累計買入139萬枚比特幣,是同期供應的4倍,但價格卻未如預期衝破20萬美元大關。問題出在哪裏?從黃金的歷史可以找到線索:央行在2022年大舉買入黃金後,金價卻延遲數年才真正起飛。這種金融化資金入場到價格延遲反映的現象,也可能正發生在比特幣身上。當市場仍由短炒資金主導時,長線買盤的效應需要更長時間消化。總結來看,這次4年周期之所以看似失效,不是周期問題或基本面出錯,而是市場參與者過於急切,無法等待自然發酵。
鄧力文
最Hit
墨魚遊戲2|游學修公開炮轟鄧兆尊「早死論」:唔明白點解要講 拒絕接受參賽者早走影響遊戲性
2025-10-25 16:30 HKT
51歲男歌手獲邀參觀小米科技園 近10名保鑣等傍實入場超大陣仗 逾千人舉機拍攝萬人空巷
2025-10-25 11:00 H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