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志康 - 平安三寶 還欠一寶 | 神耆商機

  近年,「平安三寶」(即平安紙、預設醫療指示及持久授權書)越來越多人認識和重視。飯局上,一位有錢朋友分享理財心得:「買樓我很少會『full pay』,即使手頭現金充裕,我都寧願造按揭,象徵式借一成。利息付得不多,但有銀行幫手把關,買錯樓的機會細咗,而且仲免費幫你保管屋契。」

  席間,一位退休律師回話:「你幾醒,銀行持有的樓契無假啦!不過,唔少人以為簽齊『三寶』就萬無一失,其實更關鍵還有另一『寶』─詳細的遺產清單。我處理過不少個案,遺囑文件齊備,但搵唔到樓契,原來鎖喺一個無人知的保險箱內,就連密碼都失傳。」

  律師放下筷子繼續解釋:「大家都聽過海盜張保仔金銀珠寶多,但如果無寶藏圖(即遺產清單),就算有寶都難搵到。所以趁未老,記低每張契放邊、保險箱密碼是甚麼。如果無一份清楚的遺產清單,連資產位置都唔知,俾你一億都冇用,只能自己慢慢去『張保仔洞』尋寶啦!」

  另一位長者補充:「還有大大小小公司、離岸公司股權、各類保單,甚至『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抵債資產,常因年代久遠而被遺忘。我有間戲院喺韶關,係押品沒收回來,自己都未見過『實物』。計我話,其實古董、首飾、手錶等實物資產清單更加要清楚,哪個是高仿贗品?哪個是真正珍藏?有照片一目了然。」

  華人社會對身後事多有忌諱,往往避而不談,反而令資產承傳在全球化環境下更見複雜。許多早年在內地或東南亞購置的物業,當年價錢平得似「買菜」,事隔多年也未必記得。一位高人忍不住插話:「『好仔不論爺田地,好女毋論嫁妝衣!』你哋講到咁複雜,我就寧願『die with zero』。今餐我埋單,『財散人安樂!』」

健康教育基金會主席
關志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