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短研究時間 加快交通基建

運輸及物流局於本月中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就《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作出最新的匯報,筆者喜見今屆政府積極為香港集體運輸系統作前瞻性規劃,但翻查相關資料,卻發現以往政府在推展這方面的工作的時間非常長,未必能適時配合現今社會急速的土地發展。事實上,不少地區的集體交通運輸建設落後於實際需求,政府必須為一些已開發或開發中的社區改善交通問題,加把勁「追落後」,為社會復常注入「添加劑」。

根據立法會秘書處提供的背景資料,對上一次類似的整體運輸研究,是在1997年回歸後進行,並於1999年完成。研究過了10多年後,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於2014年中,建議為未來的整體運輸研究作討論,但政府卻間接地推卻這項研究。直至2020年11月25日,時任行政長官於「《施政報告》」中公布,政府將進行全面性的《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明眼人不難看到,兩次整體運輸研究足足相隔了23年。

雖然政府公布啟動相關研究,惟運輸署在一年後才批出策略性研究的顧問合約,並設定目標在2023年下半年起提出研究的「初步」建議,2025年才公布運輸策略藍圖。筆者雖然不太了解箇中的困難,但從內地構建交通運輸建設的速度來看,香港的研究進程相對緩慢,政府應設法減省一些流程,以縮短相關工作的時間。

筆者明白,政府多年來會因應一些公共交通行業關注及較為逼切的專題作出針對性的調研,但在沒有周詳及合時的整體藍圖、短中長期目標及策略等的前提下,一環扣一環的交通問題未必能妥善處理。

就《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政府報告了最新進展,有關當局從「2022年交通習慣調查」、不同策略性專題研究、近年交通發展趨勢、內地和海外城市實際經驗進行綜合分析,歸納出四個運輸策略概念,包括:(一)建設新一代運輸交通樞紐;(二)額外引入「按需求提供的交通公共交通服務模式」;(三)推動自動駕駛車輛發展;及(四)邁向智慧公路管理應用。

筆者原則上認同這四個概念,但對其實際操作及所涉及的範圍卻有不少疑問,例如:建設巨型交通樞紐工程既複雜昂貴,且費時失事,未必能追得上新區發展步伐,是否應該考慮採用一些簡單的交通運輸系統,令土地招標出售時已達至「七通一平」的效果會更好?另按需求提供服務的模式,會否令人覺得過於被動?先讓市民遷入新區才提供交通服務,又是否可取?推動自動駕駛發展乃全球大趨勢,但香港道路狹窄,人車爭路的情況比比皆是,具體如何落實?技術上又如何解決安全的問題?

除上述疑問外,筆者亦察覺到相關分析主要集中於未來的新發展區,如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人工島,但對於興建或擴展中的商業/民生發展區,如東涌、小蠔灣、將軍澳137區、安達臣及啟德等,卻未有甚麼特別着墨。此外,四個概念也沒有提及到會否引入「深圳雲巴」及「四川熊貓空鐵」等先進綠色集體交通運輸工具,以更環保及低成本的方法去解決地區性的交通問題。

隨着香港社會復常,人流及車流不斷增加,現有交通運輸系統肯定不足以應付持續上升的需求。香港急需一個適合時宜的《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以配合社會及經濟發展,但研究歸研究,政府必須加快各交通改善措施進程,盡快讓交通基建實際「落地」,方能解市民所困。

嘉華國際營業及市場策劃總監(香港地產)温偉明

2023年7月24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