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盡快與國際接軌

財政司長陳茂波早前表示,本港商品出口已連續3個月按年萎縮,即將公布的8月份數字跌幅繼續擴大。全球各國紛紛收緊貨幣政策,將嚴重影響環球增長動力,估計本港出口將持續面對挑戰。在過去幾年疫情期間,本港經濟一直浮浮沉沉,加上我們的入境檢疫安排被譽為世界上最嚴格的防疫措施之一,導致很多國際機構人才也選擇遷移到其他亞洲國際城市發展,例如新加坡。
雖然遲,但仍未算太遲。特首李家超終於在9月23日公布,由26日起,從機場入境人士檢疫要求改為「0+3」,毋須酒店隔離;抵港人士在機場完成核酸檢測後會獲得「黃碼」,可自行回家或到自選酒店進行三天家居醫學監測,期間可自由外出,但不能進入如餐廳和酒吧等主動查核「疫苗通行證」的場所。香港作為一個首屈一指的國際城市,很多時應該要快人一步。可惜本港卻遲人一大步,國際龍舟聯合會於9月17日表示,決定把原定明年在香港舉行的世界龍舟錦標賽改由泰國舉辦;香港馬拉松賽事在多番催促之下,政府高官才走出來表示「我們並沒有拒絕其申請,只是仍在考慮當中」,表面上國際賽事取消只對旅遊業帶來衝擊,但其實賽事一旦取消,裝置工程、零售、飲食等中小企都會受到影響。特區政府經常提醒香港市民「我們要保持自己競爭力、競爭優勢」,但看來很多時候都是政府唱慢板而變成「削弱自己競爭力」。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重申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並且明確香港要背靠祖國、聯通世界,享有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香港居民與中央同樣很珍視。特區政府能進一步放寬入境限制,不但能夠給予國際旅客更大的方便,更是可保障香港聯通國際的地位。疫情下香港對外聯繫以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正遭受嚴重衝擊,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過去的入境限制措施嚴重影響香港與外地的商貿往來,以至香港以往在商務會議、國際級展覽、旅遊等方面的優勢正在下跌。筆者期望今屆政府能夠高瞻遠矚,有計劃的提速提效地開放香港,加強內部基建發展,劃撥資源,盡快培育人才,吸引各地專業落根香港,推動經濟發展,不要再作繭自縛,盡快協助香港在國際舞台上再展光芒。
2022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