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房屋的施政新方向

新任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其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土地及房屋仍然是新一屆政府的施政重中之重,當中有部分措施更加是首次出現,包括簡約公屋、「公屋提前上樓計畫」、新資助助房屋限呎等,以上措施都以減低公屋輪候時間及提升居住質素為主要目標。
早前政府表示已找到足夠土地,可於未來十年可興建3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超出推算需求的30萬個單位。然而,只有約三分之一單位於第一個五年期(2023/24至2027/28年度)落成,另外三分之二單位要留待第二個五年期(2028/29至2032/33年度)落成,意味公屋輪候時間仍然很長。有鑒於此,政府推出了全新的「簡約公屋」,預計未來五年可興建3萬個單位,如結合「簡約公屋」及傳統公屋的總供應量,預計到2026/27年度公屋輪候時間可由目前的六年縮減至四年半。過去,公屋興建進度緩慢主要是因爲土地不足,内部行政流程緩慢,新的消息一出,許多輪候家庭即時見到曙光。既然政府已覓得興建簡約公屋的土地,以及透過「組裝合成」方式興建簡約單位,為何不直接興建成為出租公屋?
施政報告又重新提出先導計畫,鼓勵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出售單位,讓發展商投標並協助興建單位後,以指定市價折扣率售予合資格人士。此外,先導計畫亦鼓勵發展商申請改劃其擁有的私人土地作用興建資助房屋單位,希望藉着私人發展商力量加快建屋。但是,如果沒有特別誘因,筆者擔心最終實際成效。
行政長官亦將「北部都會區」定位為香港未來的策略發展據點,全力推進區內多項大型發展項目,旨在不同環節中做到提量、提速、提效、提質,「生地」變為「熟地」將由過去需時十多年大幅縮減至5年左右,盡快將土地平整後建屋。另外,善用「北部都會區」土地資源,採用較高地積比率,住宅用地會以最高地積比率6.5倍為指引(較早期新市鎮如沙田的5倍為高),而商業用地則為9.5倍,全速加大整體供應量。為了讓發展商有更清晰的新界土地發展規劃,參考恆常化工廈重建的標準金額補地價安排,打算擴展至新發展區以外的新界農地,本人認為將大大提升北部土地效用,政府表示明年年中前將提出具體方案。我期望政府能夠盡快公佈北部都會的基建和土地的詳細規劃,讓業主或開發商能預先作參考,或可刺激開發商參與土地共享先導計畫。今年的施政報告將很多概念性的措施落實,我期望本屆政府能夠按照早前的承諾,定期檢視整體發展進度,確保措施能逐一達標。
2022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