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香港獨特地位 須與國際通關

香港將於11月舉行「國際金融投資峰會」,政商界均擔心現時的防控檢疫措施阻礙該會議進行,鬧成國際大笑話,因此連日來促請港府在高峰會前落實「0+7」檢疫安排。雖然當局指出暫未有此安排,但要鞏固本港的國際商譽及地位,與國際全面通關乃勢在必行。另一邊廂,港府亦與內地廣東省政府達成共識,推行「逆向隔離」措施,料可每天增加約千個回內地名額,舒緩內地檢疫酒店供不應求的問題。雖則名額不算多,若能妥善執行,亦算向前踏出一步。
當世界各國陸續對外通關,香港作為內地橋頭堡,同時是國際金融中心,彷彿仍陷在進退兩難之境。環觀全球商貿往來逐步恢復,香港仍只對外落實「3+4」隔離檢疫措施,卻說此是一大躍進。事實上,與內地洽談通關安排也是停滯不前,現時港人入境內地需進行「7+3」隔離,即是入住7日內地的「健康驛站」,惟其配額有限,以致每日有約1.6萬人抽籤,爭奪逾千個回內地名額,無論經商或省親,回一趟內地也殊不容易。
老實說,內地人口14億,仍有不少發展較落後的城鎮鄉村,若然疫情失控爆發,其醫療體系實在難以支撐,莫說貧苦大眾難獲診治,亦因人心惶恐而製造紛亂,影響深遠,因此中央寧可「人命行先」,堅持嚴防嚴控、對外封關,這是容易理解的。
然而香港的情況卻不同,在「一國兩制」的管治方針下,早前國家主席於七一訪港時,明言香港必須長期保持其獨特地位和優勢,中央亦完全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地位,這亦是香港須完成的功課。若然本地不適合跟隨內地的防控政策,便須果斷施政,儘早與國際恢復正常聯繫。當然在中間拿揑平衡,殊不容易,香港卻不能在多國開關吸旅客、吸商機、吸專才下,仍原地踏步,作繭自縛,否則後果堪虞。
話說回來,本地新一屆政府上場不久,大眾仍需給予時間及支持,而且港府在剛落實「3+4」隔離檢疫措施後,也隨即諗多步,向廣東省政府提出「逆向隔離」建議,而且雙方正在商討執行細節,這已是多走一少步。
現只盼雙方儘快在細節上取得共識,屆時港府務必下定決心,嚴謹執行,方有利擴展計畫,增加逆向隔離配額,並同時提升中央對港的檢疫信心,爭取早日與內地通關。
2022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