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修補補「鹹水樓」治標不治本

在60年代,香港曾出現制水,由於供水緊張,加上當年的建築條例較寬鬆,缺乏監管,因此有建築商採用海沙及海水拌和混凝土起樓,而九龍城區便有不少這類「鹹水樓」。由於建材中的鹽分會削弱石屎強度之餘,亦會腐蝕鋼筋,對樓宇造成無法修復的破壞,而這些久歷風塵的樓宇更可能成為危樓。
近年市建局在九龍城試行「小區復修」先導計劃,冀透過結合重建、樓宇復修、保育及活化策略,改善「三無大廈」的管理,惟「鹹水樓」的結構性問題或成為該計劃的絆腳石。
市區重建可改善社區規劃,讓社會進步,惟九龍城區內有逾600幢不同樓齡、不同狀況的樓宇,即使將範圍縮細,鎖定南角道至打鼓嶺道一帶樓齡約40年的建築群,試行「小區規劃復修」,亦不容易。首先,此區舊樓多以劏房形式出租,住戶主要為貧苦的低下階層,眾所周知居住環境惡劣,要妥善安置,實為困難。而那些長期被雜物及垃圾堆積的後巷,更如「三不管」地帶般,無人問責。
需知道,該區大廈多是業權散亂,同一樓層已有好幾個業主,一幢大廈牽涉的業權將更廣。而且大部分業主關心的是房租利潤,即使有能力支付大維修費用,又或得到維修補貼,亦不想自找麻煩,與人集資修葺,寧願等待市建局收購重建,獲得賠償。更何況,若然當中牽涉時代久遠的「鹹水樓」,大廈長年批盪剝落、外牆滲水、鋼筋外露等,更是無法根治的結構性問題,屢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根本是治標不治本,問題只會一再復現,此好比以化妝修飾多年傷疤,要藏也藏不住。
再看市建局建議的「聯廈聯管」措施,即是將單幢樓宇合組成小區,共同聘用物管公司,協助管理之餘,亦協助業主設立維修儲備基金,解決長遠的復修問題。老實說,有誰願意花錢去管自己呢?實為想得太理想,恐怕是知易行難。
2022年10月25日
最Hit
香港驚見「火山爆發」壯觀場面 網民:有點神秘的感覺 天文台有官方說法|Juicy叮
2025-09-13 15:38 HKT
產學研深度融合 數碼港攜手院校 構建AI人才生態鏈
2025-09-12 22:32 HKT
特快公屋選中黃大仙靚景單位 入伙兩年後網民好奇「儲到錢嗎?」 港女10字真言回應|Juicy叮
2025-09-13 10:51 HKT
調景嶺男子扒龍舟暈倒 送院不治
2小時前
《愛·回家》劇組首對情侶誕生?多名演員收工離場片流出 台柱級女星翹實上位小生冧爆甜笑
2025-09-12 15:00 HKT
港漂碩士當酒店前台月入$2萬「過得很慘」?廣東話突飛猛進不後悔來港 論盡業界4大奇事
2025-09-13 09:45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