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修补补「咸水楼」治标不治本
在60年代,香港曾出现制水,由于供水紧张,加上当年的建筑条例较宽松,缺乏监管,因此有建筑商采用海沙及海水拌和混凝土起楼,而九龙城区便有不少这类「咸水楼」。由于建材中的盐分会削弱石屎强度之余,亦会腐蚀钢筋,对楼宇造成无法修复的破坏,而这些久历风尘的楼宇更可能成为危楼。
近年市建局在九龙城试行「小区复修」先导计划,冀透过结合重建、楼宇复修、保育及活化策略,改善「三无大厦」的管理,惟「咸水楼」的结构性问题或成为该计划的绊脚石。
市区重建可改善社区规划,让社会进步,惟九龙城区内有逾600幢不同楼龄、不同状况的楼宇,即使将范围缩细,锁定南角道至打鼓岭道一带楼龄约40年的建筑群,试行「小区规划复修」,亦不容易。首先,此区旧楼多以㓥房形式出租,住户主要为贫苦的低下阶层,众所周知居住环境恶劣,要妥善安置,实为困难。而那些长期被杂物及垃圾堆积的后巷,更如「三不管」地带般,无人问责。
需知道,该区大厦多是业权散乱,同一楼层已有好几个业主,一幢大厦牵涉的业权将更广。而且大部分业主关心的是房租利润,即使有能力支付大维修费用,又或得到维修补贴,亦不想自找麻烦,与人集资修葺,宁愿等待市建局收购重建,获得赔偿。更何况,若然当中牵涉时代久远的「咸水楼」,大厦长年批荡剥落、外墙渗水、钢筋外露等,更是无法根治的结构性问题,屡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是治标不治本,问题只会一再复现,此好比以化妆修饰多年伤疤,要藏也藏不住。
再看市建局建议的「联厦联管」措施,即是将单幢楼宇合组成小区,共同聘用物管公司,协助管理之余,亦协助业主设立维修储备基金,解决长远的复修问题。老实说,有谁愿意花钱去管自己呢?实为想得太理想,恐怕是知易行难。
2022年10月25日
最Hit
35岁「多仔婆」女星罕谈性生活尺度惊人 大爆富商男友床上尴尬表现 自揭床事频繁非自愿
2025-11-15 10:00 HKT
TVB「未来视后」惊爆患病需中西合璧治疗 穿酒店拖鞋游街面壁行为怪异 曾自揭患惊恐症
2025-11-15 09:00 HKT
油麻地烘焙店变「面包界Hermès」?入店前先排队再「逐个放人入去」 网民猜测1原因咁做
2025-11-14 15:15 H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