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公啟事錄——疫境下的預算案

  《財政預算案》將於本周三公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告將錄得財政赤字,市場「減糖」消息不斷,包括可能取消綜援、高齡津貼等「出雙糧」措施。疫情持續一年,於百業蕭條下,不少基層家庭面臨沉重財政壓力,各國政府都積極研究推出救濟措施,港府如要倒行逆施,難免會怨聲載道。
  預算案發佈前夕,財爺預告赤字將創歷史新高,市場最悲觀預測財赤逾3600億元,儲備跌至不足8000億元,最樂觀則預測赤字不足3000億元,儲備逾8500億元。綜合市場聲音,呼聲最高是全民派發消費劵,促進本地消費,奈何財爺一早「落閘」,表明要「睇餸食飯,應使則使」,市民派錢願望恐要落空。
  政府自去年2月開始實施一系列經濟紓困措施,包括防疫抗疫基金和保就業計劃等,涉資逾3000億元,筆者可以理解新一份預算案「加糖」的難度。不過所謂「好天斬埋落雨柴」,現時正是需要「用錢」之際,即使不考慮全民派錢,亦不能削減福利,否則只會推高民怨。過往預算案常見的「三粒糖」理應保留,包括退稅、退差餉及社會保障金「出雙糧」。
  另外,本港最新失業率達7%,創近17年最高,如政府能循循善誘,推出短期失業援助金或針對性的保就業計劃,有助紓緩疫情對民生影響。
  環觀世界各地的政府,如美國、英國及新加坡等,都正積極加大紓困措施力度,以盡快帶領社會、經濟走出「疫」境,冀新一份的預算案會有驚喜。
靄華押業主席
陳啟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