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解碼——再傳國家注資 三大中航企漲升 航空股估值低可長線跟進

近年飽受貿易戰摧殘的中港航空股,客、貨運量雙雙受壓,近期人民幣有望回升之際遇上疫情,需求驟降、退票率高企,但三大中資航空公司股價即使下挫亦未破貿易戰時期底部,或反映估值低殘,昨日再傳國家注資扶助,有望迎來轉機。目前航空業前景易生變動,但若基本面有改變,可作長線跟進。
去年貿易戰、人民幣貶值及油價回升影響,中資航空股價便一蹶不振,近期再受疫情衝擊,多重利淡因素紛紛讓投資者沽貨離場。為穩定行業,昨日彭博引述消息人士指,中央計畫推出一系列救助措施,包括注入數十億美元資金、提供銀行借貸、飛機租賃等優惠,同時亦考慮讓大型航空公司併購中小型航空公司作重組,惟目前未有定案。
客貨運量雙雙受壓
  中央拯救航空業助解燃眉之急,交通運輸部數據指出,1月24日至2月15日期間,民航客運量按年大減76.3%,上星期航班取消率亦超過75%。據OAG Aviation Worldwide數據顯示,停飛中國的國際航班令內地航空公司減少1040萬人的運力,可見生意淡薄帶來的影響。
  不過,月初國務院已提出暫免民航企業繳納的民航發展基金,航空公司於本周一亦全國復航,中金認為,即使政策只維持半年,也足以令航企維持盈利,並指這些公司目前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建議長線投資者可適時佈局,短線則需關注疫情變化。花旗估計,國航、東航及南航上半年成本可分別節省5.7億、5.85億和7.5億元人民幣開支,相當於總支出的9.4至10.7%,同時相信新冠肺炎對內地航空股影響較「沙士」小,維持「買入」評級,予國航目標價10.76元。
大行籲撈國泰
  受消息沖喜,中資三大企業國航、東航和南航昨日應聲回彈,分別收升1.3%報6.94元,漲2.7%報3.84元,以及揚2.4%報4.73元。三股皆已在去年第三季見底回升,至近期回落後再築底反彈,值得留意倘疫情減退或迎大反彈。
  在國策扶持面前,本地薑國泰(293)則相形見絀,只能倚靠員工放無薪假三周及削減內地航班,才得以維持現金流。國泰日前指,疫情令航班需求大減,需進一步下調運力,預料上半年業績按年大為遜色,連同去年反修例風波的影響,已連續兩個半年度變相發盈警,在雙重打擊下,暫時未能走出困局。
  不過,大行未有在此時多踩一腳,反而認為是低吸時機,富瑞報告指,國泰計畫削減四月運力,可紓緩收益率壓力及減少虧損,並預期下半年將復甦,而見市值已接近帳面值低位,維持其「買入」評級,目標價上調至12.1元。目前國泰市帳率僅0.64,昨日也隨板塊升1.4%報10.42元。大和指香港航空財困下,國泰有望藉機再擴大市場分額。當本港航空需求有恢復迹象時,或是入手良機,惟短線仍宜觀望。
國航走勢反彈
公司動向:1月旅客周轉量按年跌2.9%,平均客座率76.6%,跌3.3個百分點。
最近業績:按中國會計準則,上年純利67.62億元,按年減2.5%。
股價走勢:去年8月6.4元見底開始緩步上升,今年初兩度出現震盪下行,返回前底水平,近期有反彈。
大行評估:中金予「跑贏大市」評級,目標價9.2元。
南航表現波動
公司動向:1月旅客周轉量按年跌2.42%。
最近業績:按中國會計準則,去年首三季純利40.78億人民幣,按年跌2.32%。
股價走勢:去年8月4.3元見底開始緩步上升,今年初兩度出現震盪下行,返回前底水平,近期有反彈。
大行評估:大華繼顯評級「買入」,目標看5.6元。
國泰近日回升
公司動向:1月客運量按年少3.8%至301萬人次,連續6個月下跌。
最近業績:去年中期扭虧賺13.47億元。
股價走勢:去年股價反覆偏軟,年中起一直受制250天線回落,但過去數天見底反彈,10天線升穿20天線。
大行評估:富瑞評級「買入」,目標價12.1元。
微創醫療盈喜 趁調整博反彈
中國企業陸續恢復生產,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有機出現拐點,港股急跌後反彈。恒指昨日升125點收27655點,成交減至883億元。國務院決定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和實施企業緩繳住房公積金政策,穩企業穩就業,助企業復工,有助A股升,而美股亦在高位爭持,則港股仍是不虞大跌。
  微創醫療(853)早前發盈喜,股價近期有調整,可博反彈。預計2019年止年度錄得盈利不低於4500萬美元,按年增長不低於88%,主要由於心血管介入產品分部業務的藥物支架產品之收入顯著增長超過30%;大動脈與外周血管產品分部業務及神經介入產品分部業務收入強勁增長;心臟瓣膜產品分部業務的第一代產品上市並獲得積極的市場認可;骨科醫療器械分部中國市場收入增長逾45%;及處置上海微創股權獲得的投資收益。
  微創醫療心血管介入產品業務、大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產品業務及神經介入產品業務分部發展迅速,收購LivaNova旗下的心臟節律管理業務之事項完成後,截至2019年6月止半年,心律管理分部錄得收入1.07億美元,按年增加162.5%。
  正考慮分拆從事開發以治療心臟瓣膜疾病為主的結構性心臟病器械之MicroPort CardioFlow股份,於一間認可證券交易所獨立上市。目前有關決定尚未落實,
  藥品股受政策影響,醫療器材股則不怕,微創醫療專注研製治療血管疾病及骨科的微創介入等相關醫療器械,2016年財年起轉虧為盈,營業額及純利近兩年急升,進入高增長期,難怪2018年股價曾創11.47元歷史新高。現時已重拾升軌,有機會向高位進發。
財金解碼 本報記者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