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大事件——女性題材影視劇慎防被消費
國產影視劇創作已進入「她時代」。女性題材的影視劇創作一次次地打破行業預期,引發社會討論,充份證明了「女性題材作品無人問津」是個偽命題。比如近日的《門鎖》,正是一部女性題材影片,票房也不錯。近幾年,女性題材的影視劇創作湧現,電影方面,像是前兩年引起話題的《嘉年華》、《血觀音》,再到今年初大爆的《你好,李煥英》及黑馬之作《我的姐姐》等。電視劇方面,從《歡樂頌》、《二十不惑》,再到今年的《北轍南轅》、《我在他鄉挺好的》,均引起網友討論,而《乘風破浪的姐姐》更鼓勵30+女性們勇敢展示自信與美。
女性題材在影視劇的各個方面都開始更多地發揮着其特殊價值,影視劇作品已講了那麼多男性英雄的故事,是時候去聽一聽來自女性的聲音了。但同時需要警惕的是,隨著女性議題的盛行,也存在着被消費的可能。
對影視行業而言,創作有其自身規律可言。《你好,李煥英》爆了,人人都想拍母女情的故事,到現在卻沒有一個做出來的;《歡樂頌》第一季火熱,第二季的口碑卻大幅下滑;《浪姐》火了,其他30+女性競演類節目無一再達到這一高度。一部作品的火爆不僅要依靠天時地利人和,更是自身實力和外界運氣綜合決定的結果。一味的模仿或者說跟風,並不能促使這一個題材走上健康的創作軌道,只會出現愈來愈多千篇一律之作。其次,有很多人會藉著女性題材的紅利,用來包裹輸出其他方面的觀念和議題,這其中有很多甚至與女性議題相去甚遠,甚至刻意製造性別對立,從而讓本就敏感的性別話題再陷入危機,成為一些唯利是圖之人攫取利益和流量、博得關注、甚至製造對立工具。
趙文竹
女性題材在影視劇的各個方面都開始更多地發揮着其特殊價值,影視劇作品已講了那麼多男性英雄的故事,是時候去聽一聽來自女性的聲音了。但同時需要警惕的是,隨著女性議題的盛行,也存在着被消費的可能。
對影視行業而言,創作有其自身規律可言。《你好,李煥英》爆了,人人都想拍母女情的故事,到現在卻沒有一個做出來的;《歡樂頌》第一季火熱,第二季的口碑卻大幅下滑;《浪姐》火了,其他30+女性競演類節目無一再達到這一高度。一部作品的火爆不僅要依靠天時地利人和,更是自身實力和外界運氣綜合決定的結果。一味的模仿或者說跟風,並不能促使這一個題材走上健康的創作軌道,只會出現愈來愈多千篇一律之作。其次,有很多人會藉著女性題材的紅利,用來包裹輸出其他方面的觀念和議題,這其中有很多甚至與女性議題相去甚遠,甚至刻意製造性別對立,從而讓本就敏感的性別話題再陷入危機,成為一些唯利是圖之人攫取利益和流量、博得關注、甚至製造對立工具。
趙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