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不只是玩樂:從「自由探索」實踐幼兒主導學習
撰文|芝士教練
在日常的幼兒園教學中,除了安排好的課堂活動與運動訓練之外,小朋友最常進行的其實是——玩。對幼兒而言,遊戲從來不只是「消遣」,更是他們學習與成長的主要方式。本文將探討《香港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中所強調的兩個重要理念——從遊戲中學習與自由探索,並思考作為教育者,我們應如何實踐。
遊戲:幼兒最自然、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課程指引明確指出:「遊戲是最自然、最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學習方式」。這句話道出了幼兒學習的核心本質——他們透過喜歡的方式、在愉快的情緒中學習,效果最為深刻而持久。
遊戲活動能夠同時促進多方面發展:
- 身體發展:鍛鍊大小肌肉、手眼協調;
- 情緒調節:透過角色扮演或創意遊戲表達情緒;
- 社交互動:學習輪流、分享與合作;
- 語言與認知:在情境中運用語言、解難與邏輯思維;
- 創意發展:在自創遊戲中發揮想像與創新。
可以說,遊戲是融合各種學習元素於一身的「整合式學習模式」,當中每一次歡笑、嘗試與失敗,都是孩子自我建構知識與能力的過程。
自由探索: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
若說「從遊戲中學習」是一種教學理念,那麼**「自由探索」**則是實踐這理念的重要方法。指引指出:「自由探索是遊戲的重要元素之一,是幼兒有效學習的催化劑。」這段話提醒我們,真正的學習,不在於成人預設的答案,而在於孩子主動參與、自由選擇與探索的歷程。
在自由探索的情境中,孩子能夠:
- 發揮主導性與創造力;
- 根據自身興趣與經驗選擇遊戲材料與夥伴;
- 按自己的步伐建構規則與學習過程;
- 在沒有過度干預的空間中嘗試、失敗、再重來。
這樣的遊戲方式不僅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與學習動機,更培養其解難能力與學習責任感。學校與教師的角色,是創造一個安全、包容、開放的學習環境,並提供充足時間與多樣化的遊戲材料,讓孩子能夠在「玩中學、學中玩」。
「兒童為本」的課程精神,從遊戲中真正落實
《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一再強調以「兒童為本」,設計課程時應配合幼兒的發展特質與學習方式。而從遊戲中學習與鼓勵自由探索,正是落實這理念的關鍵策略。
課程目標中亦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與求知精神,樂於探索與嘗試——這些目標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就蘊藏在每日看似「無結構」的自由遊戲中。
因此,當我們看到孩子在遊戲中東摸西摸、自創規則、忘我投入時,不應以為他們只是在「玩耍」而浪費時間。事實上,他們正進行著最真實、最深入、最具意義的學習。
教師與成人的角色:支持而非主導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重新思考:在這些自由學習的時刻,我們如何才能成為真正的「促進者」而非「控制者」?
- 給予空間:減少干預,避免過度指導或預設正確答案;
- 設計環境:提供多樣、安全、有挑戰性的材料與場地;
- 尊重選擇:尊重孩子對遊戲內容、方式與夥伴的選擇;
- 引導反思:在適當時機加入觀察與提問,協助孩子建構更深層的理解;
- 延伸學習:觀察遊戲中出現的興趣主題,轉化為教學契機。
這樣的教學觀點,將我們從單純「教導者」的角色轉化為幼兒探索歷程中的同行者與引路人。
結語:讓孩子從「玩」開始,學會一生的能力
「玩」並不幼稚,相反地,它是學習最成熟的樣貌。當我們真正理解遊戲與自由探索的意義,就會知道,孩子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在體驗世界、建構自我、準備未來。
作為家長、教師或行政人員,讓我們重拾對「遊戲」的尊重與信任,為孩子創造更多玩樂中學習的機會,讓教育回歸最本質的樣子——源於好奇、成於探索、盛於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