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幼兒自由遊戲與體能評估的重要性

重新認識幼兒自由遊戲與體能評估的重要性

——從《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看時間安排與教學優化

撰文|芝士教練(KIDS FIT幼兒體能課程導師)

在上一期我們探討了《香港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中「體能與健康」範疇的整體理念與學習目標,今期我們將繼續聚焦此主題,深入解析課程指引中對體能活動時間安排、自由遊戲的重要性,以及評估在課程中的定位與作用。


一、體能活動時間安排需具彈性與多樣性

課程指引指出,幼兒體能活動的安排應具有彈性與多元性,包括:

  • 室內與戶外空間的交替使用
  • 大肌肉活動與小肌肉活動(即精細動作)的平衡
  • 靜態與動態活動的穿插
  • 個別、小組與全班教學的互補運用
  • 自主遊戲與教師引導活動的有機結合

這樣的安排,不僅體現課程的靈活性,更能照顧幼兒在不同情境中的學習需要,提升整體參與度與學習成效。

此外,指引亦強調場地的規劃與開放性,應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自主探索、發展興趣、運用感官體驗環境。教學設計應預留空間,讓孩子在遊戲中表達、選擇與創作,培養主動學習的動力與能力。


二、自由遊戲時間是不可被取代的發展空間

指引特別提出關於自由遊戲的具體安排建議:

  • 半日制幼稚園:每日最少安排 30分鐘 自由遊戲時間
  • 全日制幼稚園:每日最少安排 50分鐘 自由遊戲時間
  •  

值得注意的是,這段時間不得被其他學習活動取代,強調其獨立且不可替代的教育價值。

自由遊戲並非「無所事事」,它對於幼兒的情緒調節、社交互動、創造力發展以及身體協調能力皆有莫大裨益。即使指引將體能與藝術活動建議時間一併列出(半日制建議每日45至60分鐘,全日制建議90至105分鐘),但仍將自由遊戲時間獨立提出,可見其在課程設計中的核心地位。


三、評估的真正目的:促進學習與優化課程

課程指引對「評估」的定位十分明確——評估是為了促進幼兒學習與優化教學,而非比較學生表現或進行分數排名。

在體能與健康範疇,評估不應僅聚焦於某項技能的高低(如跑多快、跳多高),而是應該:

  • 以日常遊戲與活動中的自然觀察為主
  • 以持續性評估替代單次檢測
  • 鼓勵家長、教師與孩子共同參與評估歷程
  • 關注整體課程設計對五大發展目標的貢獻(即品德、認知、語言、身體、美感)

換句話說,體能活動的評估,不單是檢視幼兒的身體能力發展,更是反思整個教學規劃是否達致全面與均衡的教育目標。


從時間與評估中,重建教學的初心

幼兒教育並非只靠教材、工具或課時表來運作,更講求的是對孩子身心成長節奏的理解與回應。當我們為孩子安排每天的活動時,不妨回望課程指引所提出的原則:

  • 自由遊戲是否有足夠時數?
  • 教師觀察到的行為與學習歷程,有否系統化記錄並納入課程優化?
  • 家長是否理解遊戲與體能發展的關聯性?能否與教師形成有效合作?

這些都是提升幼兒整體學習經驗的關鍵。作為教育者,我們的角色,不只是教授技能,更是創造條件,讓每一位幼兒在自由與支持中,實現他們的潛能。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