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無間」——應用研究助防治樹木疾病

  樹木能夠調節碳排放及溫室氣體,作為「城巿肺部」,有助淨化空氣,在可持續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不過,樹木近年受到各項威脅,包括極端天氣、非法砍伐、大規模山火,以及不同的樹木疾病,例如英國近日出現了樹木疾病大流行(Treedemic)。
  根據《經濟學人》雜誌早前報道,英國多種樹木,包括白蠟樹、榆樹、橡樹等,都受到不同疾病的纏擾,導致落葉、樹枝枯萎,甚至死亡。由於疫情廣泛並有蔓延趨勢,受影響的樹木數量難以估計,部份地區的景觀更被嚴重破壞,情況不容忽視。
  在香港,樹木數量逾百萬棵,分佈於城市、山丘及郊野地區,部份難免會感染疾病。當中被稱為「樹木癌症」的褐根病是常見疾病之一,它由真菌引致,傳播性強,而且可以在短時間內破壞樹木根部、腐蝕樹身,樹木更有機會因急速凋萎而倒塌,造成安全風險。
  政府部門一直致力與業界及教育機構合作,以研究有效方案防治樹木疾病。路政署早前委託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高科院)環境及設計學院環境學系進行研究,尋出更靈活和便捷的檢測褐根病方式。初步結果顯示,在多個方法中,以恒溫環狀擴增法,即利用份子生物技術抽取樹根或菌絲樣本基因後,加入指定的試劑中測試,如試劑呈現出熒光顏色,便代表樣本確診褐根病。上述方法可以大幅縮短近半評估褐根病的時間,提升識別受感染樹木的效率,加快處理速度,有助阻止疾病蔓延。
  研究證明樹木管理及環境護理亦要應用份子生物學等新技術,提升果效。筆者期望通過跨界別的合作,讓科研成果能夠有效應用於城市樹木管理,推動可持續發展。
教達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