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達人——李奧貝納打造雙贏局面 多變廣告形式 助中小企「出位」

踏入新一年,究竟本港經濟延續復甦抑或出現雙底衰退,仍要拭目以待。金融海嘯令廣告業去年上半年陷入低谷,今年都期望有一番新氣象。李奧貝納廣告公司由去年第三、四季起,廣告量已逐步回升,尤以個人消費品和快餐等類別的廣告最快「回歸」,令全年營業額不跌反升,更榮獲多個國際及本地廣告獎項。隨着資訊網絡年代,免費媒介的普及,廣告公司預期,未來廣告形式將更多元化,對廣告預算開支不多的中小企,是更好時機「出位」。
李奧貝納廣告公司董事總經理梁芷茵表示,金融海嘯無可避免地打擊了廣告市場,尤以去年首兩季影響最大。頭三位廣告量跌幅最大的行業,包括金融、地產、航空業,但到第三、四季已逐漸回復,而李奧貝納香港去年整體的營業額仍有雙位數字增長,更取得十七個新廣告客戶,又獲得廣告界的國際最高榮譽「法國康城國際廣告節」平面廣告銀獎、One Show & AdFest的包裝設計及香港廣告界金像獎的「金帆獎」,算是不錯成績。但她坦言,金融機構客戶卻始終未見回歸。
消費品快餐增長快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我相信海嘯對金融機構打擊不少,加上政府收緊銀行對金融產品的銷售,令市場速銷策略變得謹慎,金融機構本身亦有社會責任,所以相信今年它們的廣告開支會趨向保守。」
不過,縱然經濟不景氣,仍有部份行業的廣告有明顯增長,尤以消費品為主,「個人護理用品、家居用品、快餐、飲料等,反映香港人對生活始終有要求,表面上好像樣樣想慳,但周街食肆卻依然排長龍,其實大家不願食次一等的,只會食少一次半次;不去酒吧飲喜力,但可能會買返屋企飲。」她說。
出位方法成效大
李奧貝納行政創作總監羅韶文亦說,有生活就有廣告,就算經濟差,但品牌或產品仍要接近群眾,「可能預算減少,但仍想做出位、吸引的廣告。」她稱,過往曾為客戶在預算不多的情況下,做到很不錯的宣傳效果,「像之前為『delay no more』做的event marketing(事件營銷),客戶預算很少,做平面或電視廣告的限制大,我們就做街頭廣告,客戶要賣的是年輕人『do it right now』(即興)的概念,我們就在中環皇后大道中馬路上,找來大班人一齊飲嘢食嘢、又在銅鑼灣電車路行catwalk、在地鐵站換衫等等,引起好多人好奇和注目,反響好大,又有媒體報道。」
梁芷茵補充,很多時廣告製作費減少,但媒介費「慳唔到」,出位破格的意念就能彌補這方面不足。她又說,進入Web2.0的資訊網絡年代,所有事都講求「互動性」,對全球廣告業亦起了極大衝擊,「以前電視或平面廣告主導的年代,來去都是三種媒介的廣告,我們叫『煎釀三寶』,即戶外、電視和報紙雜誌平面廣告,廣告是單向的;但現今世代,廣告卻是雙向,由消費者主導,我們的意念,不能只為一個媒體而設,要無局限、獨立於媒介,在電視work、在網上都要work。」
大膽嘗試 隨時獲勝
展望二○一○年,梁預計,廣告業將隨經濟復甦有不錯的前景,但未必能回復○八年的水平。但她相信,廣告模式將更百花齊放,「以往缺乏廣告預算的中小企、又或沒落的品牌,現時是更好時機去提高知名度,現在只要抱着大膽、勇於嘗試的心態,就可以出位。」
人才最值錢逆市不裁員
經濟差,企業節省開支,除了廣告預算,可能就是人手。雖然去年上半年廣告業渡過了艱難期,但李奧貝納香港並沒裁減人手,是行內少見的例子,「我們想更集中人手,發揮團隊精神,努力找更多新客戶。」梁芷茵說,今年李奧貝納將增聘約十人,並將投放更多資源在人才培訓上,如派遣更多本地廣告人到海外公司學習,及國際廣告頒獎禮觀摩,「廣告公司沒東西值錢,除了人才本身。」
重好奇心、表達、熱誠
梁說,她選拔人才有三大條件,有好奇心、表達能力好、有熱誠,「廣告是燃燒青春和精神的行業,無passion(熱誠),好難經常捱幾晚無覺瞓仍肯做這麼多年。」
羅韶文則說,歡迎有興趣投身廣告的年輕人,寄自己的作品給她,「只要能打動到我,我都會邀請他來傾偈。但好多人都寄來不是自己創作的物件,雖然他們想表達某些意思,如有人寄來一張摺櫈,令我好深刻,他的意思是『開個位畀佢』,但我還是想看他們自己的作品。」
合著見解冀有共鳴
梁芷茵和羅韶文最近合著了《關唔關廣告事》一書,把她們多年來作為廣告人,對「關廣告事」或「唔關廣告事」的一些見解和趣事,結集成書。「廣告,可能只是媒介,我們更想讀者對當中的弦外之音有共鳴。」羅韶文說。
「我們希望對廣告有好奇心、對市場學或廣告行業有興趣的人,看看這本書,內裏亦提到不少世界各地的廣告作品,也有純粹對人、對事、對生活的胡思亂想。」梁芷茵說。正如書中所言,今時今日,廣告已是一場「思想運動」,在某程度上,每個人的思維多少受廣告衝擊,從廣告內容,不難對人生有更多看法。「特別要提,書中的插圖,都是我們同事義務畫的,是他們看完文章,在一小時內的有感而發。」羅說。

■李奧貝納行政創作總監羅韶文(左)及董事總經埋梁芷茵指,做廣告需要有很多創意。 
■李奧貝納的廣告,獲得不少獎項。
李奧貝納廣告公司董事總經理梁芷茵表示,金融海嘯無可避免地打擊了廣告市場,尤以去年首兩季影響最大。頭三位廣告量跌幅最大的行業,包括金融、地產、航空業,但到第三、四季已逐漸回復,而李奧貝納香港去年整體的營業額仍有雙位數字增長,更取得十七個新廣告客戶,又獲得廣告界的國際最高榮譽「法國康城國際廣告節」平面廣告銀獎、One Show & AdFest的包裝設計及香港廣告界金像獎的「金帆獎」,算是不錯成績。但她坦言,金融機構客戶卻始終未見回歸。
消費品快餐增長快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我相信海嘯對金融機構打擊不少,加上政府收緊銀行對金融產品的銷售,令市場速銷策略變得謹慎,金融機構本身亦有社會責任,所以相信今年它們的廣告開支會趨向保守。」
不過,縱然經濟不景氣,仍有部份行業的廣告有明顯增長,尤以消費品為主,「個人護理用品、家居用品、快餐、飲料等,反映香港人對生活始終有要求,表面上好像樣樣想慳,但周街食肆卻依然排長龍,其實大家不願食次一等的,只會食少一次半次;不去酒吧飲喜力,但可能會買返屋企飲。」她說。
出位方法成效大
李奧貝納行政創作總監羅韶文亦說,有生活就有廣告,就算經濟差,但品牌或產品仍要接近群眾,「可能預算減少,但仍想做出位、吸引的廣告。」她稱,過往曾為客戶在預算不多的情況下,做到很不錯的宣傳效果,「像之前為『delay no more』做的event marketing(事件營銷),客戶預算很少,做平面或電視廣告的限制大,我們就做街頭廣告,客戶要賣的是年輕人『do it right now』(即興)的概念,我們就在中環皇后大道中馬路上,找來大班人一齊飲嘢食嘢、又在銅鑼灣電車路行catwalk、在地鐵站換衫等等,引起好多人好奇和注目,反響好大,又有媒體報道。」
梁芷茵補充,很多時廣告製作費減少,但媒介費「慳唔到」,出位破格的意念就能彌補這方面不足。她又說,進入Web2.0的資訊網絡年代,所有事都講求「互動性」,對全球廣告業亦起了極大衝擊,「以前電視或平面廣告主導的年代,來去都是三種媒介的廣告,我們叫『煎釀三寶』,即戶外、電視和報紙雜誌平面廣告,廣告是單向的;但現今世代,廣告卻是雙向,由消費者主導,我們的意念,不能只為一個媒體而設,要無局限、獨立於媒介,在電視work、在網上都要work。」
大膽嘗試 隨時獲勝
展望二○一○年,梁預計,廣告業將隨經濟復甦有不錯的前景,但未必能回復○八年的水平。但她相信,廣告模式將更百花齊放,「以往缺乏廣告預算的中小企、又或沒落的品牌,現時是更好時機去提高知名度,現在只要抱着大膽、勇於嘗試的心態,就可以出位。」
人才最值錢逆市不裁員
經濟差,企業節省開支,除了廣告預算,可能就是人手。雖然去年上半年廣告業渡過了艱難期,但李奧貝納香港並沒裁減人手,是行內少見的例子,「我們想更集中人手,發揮團隊精神,努力找更多新客戶。」梁芷茵說,今年李奧貝納將增聘約十人,並將投放更多資源在人才培訓上,如派遣更多本地廣告人到海外公司學習,及國際廣告頒獎禮觀摩,「廣告公司沒東西值錢,除了人才本身。」
重好奇心、表達、熱誠
梁說,她選拔人才有三大條件,有好奇心、表達能力好、有熱誠,「廣告是燃燒青春和精神的行業,無passion(熱誠),好難經常捱幾晚無覺瞓仍肯做這麼多年。」
羅韶文則說,歡迎有興趣投身廣告的年輕人,寄自己的作品給她,「只要能打動到我,我都會邀請他來傾偈。但好多人都寄來不是自己創作的物件,雖然他們想表達某些意思,如有人寄來一張摺櫈,令我好深刻,他的意思是『開個位畀佢』,但我還是想看他們自己的作品。」
合著見解冀有共鳴
梁芷茵和羅韶文最近合著了《關唔關廣告事》一書,把她們多年來作為廣告人,對「關廣告事」或「唔關廣告事」的一些見解和趣事,結集成書。「廣告,可能只是媒介,我們更想讀者對當中的弦外之音有共鳴。」羅韶文說。
「我們希望對廣告有好奇心、對市場學或廣告行業有興趣的人,看看這本書,內裏亦提到不少世界各地的廣告作品,也有純粹對人、對事、對生活的胡思亂想。」梁芷茵說。正如書中所言,今時今日,廣告已是一場「思想運動」,在某程度上,每個人的思維多少受廣告衝擊,從廣告內容,不難對人生有更多看法。「特別要提,書中的插圖,都是我們同事義務畫的,是他們看完文章,在一小時內的有感而發。」羅說。


最Hit
張佳添前妻黃敬佩寸爆海兒?笑指着得少的確養眼 3大原因分析海兒將離任《中4》評審
2025-07-06 14:56 HKT
TVB新晉男星家底強勁 尖沙咀打鬥事件揭為火鍋店老闆 港島擁多個海鮮檔為母放棄移民
2025-07-06 14:00 HKT
周潤發夫婦現身新加坡著名肉骨茶開餐 一眾保鑣極顯眼 發哥意外激瘦面容一狀況惹擔憂
2025-07-06 13:00 HKT
夏天洗澡做錯6件事 超傷心臟易猝死 醫生教必學2招保命
2025-07-06 11:22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