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非吸煙者為大多數的控煙思維
《2025年控煙法例(修訂)條例草案》正在立法會討論,政府為社會大眾健康而加大控煙力度值得大力支持。但可惜部分困擾市民的吸煙行為未包括在這次控煙法例裏面,例如俗稱“火車頭”的邊行走、邊吸煙行為,仍然可以在公眾地方進行。控煙措施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是能讓不吸煙的市民不受吸煙行為所影響,而煙民可以在不影響非吸煙者的環境下吸煙。事實上,煙民的流動性吸煙等於容許他們在大部分公眾地方吸煙而不受限制,影響不吸煙的市民。煙民吸煙有各種原因,筆者也看見一些能為他人著想的煙民,為避免影響別人而尋找適當的地方吸煙。所以控煙的關鍵在於如何避免不吸煙的市民吸食二手煙,而“火車頭”正是不可避免的吸煙行為,必須杜絕或加以限制。希望這次相關立法認真考慮把“火車頭”加入到議案中討論,最少也有個處理的時間表。
另一方面,現時街道及社區上擺放的垃圾桶,大部分都有收集煙蒂的位置,經常見到未吸食完的煙蒂還在燃燒,產生的煙霧擴散到附近,也是個環境衛生問題,這些垃圾桶甚至變成吸煙者的“指定吸煙場所”,附近的民居及店鋪飽受其害,市民走過亦不能倖免。雖然不放置有關設施可能造成煙民隨地扔煙蒂,或把煙蒂直接投入垃圾桶產生危險,但有關部門也不能因噎廢食,必須積極想辦法解決,不能置之不理。現時使用的垃圾桶已經沿用多年,是否應該好好考慮有什麼更好的替代設施及處理方法,包括有什麼新科技可以借鑒或使用。而且擺放該等收集煙蒂垃圾桶的位置也應該有所規範,讓其遠離民居及人流集中的地方,甚至考慮煙蒂與其他垃圾分離處理。煙蒂肯定是個環境衛生問題,也是個火災隱患,必須尋找更有創造性及針對性的方法處理。
現行的控煙政策在不斷擴大法定禁煙區及場所,盡能力為非吸煙區作出定義,然而社區裏面的大部分公眾地方還是不受控煙限制,好像把非吸煙市民當少數看待。實際上吸煙者才是少數,未來應該要把資源運用和控煙措施的主次倒過來考慮,要有新思維,不是只是拼命地定義及擴大非吸煙區,而是立法讓香港大部分社區變成無煙區,轉而劃定更容易定義的法定吸煙區,讓大部分公眾地方都不能吸煙,只能在劃定的特定處所進行,使吸煙者在不影響非吸煙者的環境下、不增加火災風險的情況下吸煙,就像公眾賭博的場所只設定在麻雀館或馬場等等範圍,甚至有創意地像部分國際機場一樣,在社區設置特定的吸煙場所,讓煙民在沒有爭議而符合控煙條件的地方吸煙,既能包容屬於少數的煙者,鼓勵更多人戒煙,減少吸煙場所的爭議,更重要是保障大部分選擇不吸煙的市民,提高社區健康和衛生水平,減少公共衛生的長遠成本,希望做到皆大歡喜!
撰文:黃炳逢
香港內地經貿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