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雙向奔赴成大勢 延長通關旺經濟 | 社論

深港跨境旅遊漸見成兩地市民的日常活動,本港於8月10日更錄得134萬總出入境人次,創歷史紀錄,蓮塘/香園圍口岸為內地旅行團過關首選,但該口岸客流設計容量漸見飽和,故在高峰時段的等候時間相對較長。疫後跨境人流數字不斷創新高,既是交通基建便利所致,亦反映港深市民的生活和消費模式有變。
即使北上潮對本港零售和餐飲等行業產生衝擊,但可能是各行業適應問題,其實有危就有機。今年上半年有多達1780萬內地旅客曾經訪港,數字按年增加一成,只是過去旺丁又旺財的格局有變,內地旅客不再偏重消費奢侈品,而是變為個人追求特別的體驗,例如短暫來港往紅館看演唱會,又或者去啟德看球賽,甚至郊野深度遊等,如同港人下班到深圳吃飯的「北上生活圈」,內地居民南下亦算是一小時生活圈。因此,未來旅遊業或不需再強調過夜旅客的附加增值,反而要適應「以量取勝」的新出行習性。
要吸納最多內地居民來港,就須提升各口岸的承載力。目前港深只有落馬洲/皇崗口岸和港珠澳大橋提供24小時清關服務,但若深圳灣和香園圍都能延長開放時間,則能使貫穿新界西部、中部和東部三方,都有各自的24小時生活圈,刺激兩地經濟。在雙向奔赴的大勢下,所有行業都要變通適應,以創意服務和產品吸客,提供所需體驗,才能迎合時勢,獲取商機。
辛正兒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