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水管老化麻煩多 供水穩定靠科技 | 社論

水管如身體的血管,供給城市居民不可或缺的食水資源。然而近月港九新界接連發生水管爆裂,如警鐘不斷敲響。日前北角明園西街的水管爆裂後,浸壞大廈電錶房,全幢逾百戶水電齊斷,住戶晚上須捱熱就寢,行動不便的長者則無法出入。雖說從統計來看,本港每年爆水管的個案已從千禧年初約2500宗,大減至去年的27宗,但每次事故發生都十分擾民,亦涉及巨額經濟損失。
上述北角的情況,上月底亦在土瓜灣益豐大廈有相同情況,水管爆裂,錶房入水冒煙,雖沒造成人命傷亡,但部分單位停電長達5日,而5月下旬屯門公路主幹道食水管滲漏,更導致區內有十多個小時交通嚴重擠塞,近半個屯門須暫停食水供應。誠然水務署近廿年已多管齊下減少爆水管的機會,惟不足以令人放心水管老化的現況。
不過,只要當局在排查和維修工夫做足,莫待老化出事才補救,其實爆水管是可預防之事。水務署除了可善用科技,監測水管流量和水壓,並收集即時數據偵測異常情況,更重要是加快規劃和完成相關工程,對全城水管網絡按新舊分類,全面排查,安排更換。水管老化乃是城市正常的新陳代謝,只要超前部署,自能讓水資源在城市暢流 。
辛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