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精神病患趨普遍 統籌資源早介入 | 社論

  快樂取決於觀看事物的角度,但生活難免有高低起伏,需要旁人扶持走出困境。據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統計,去年本港每千人就有15.1人自戕身亡,創2003年後新高。60至69歲群組佔比最多,但30至49歲的男性自殺率亦顯著上升。每個個案輕生念頭不一,惟精神健康出現危機甚或崩潰是大多悲劇的共通點,而相關的社會支援服務卻十分短缺和分散。

  受精神困擾的城市人日漸增多,是不容忽視的現象。過去數年專科門診平均接收48700宗新症,惟醫管局的精神科人手大致持平,每千名病人只有1.3名醫生,使至病人輪候時間可長達44周,即使病人願意接受外界援助,亦難以適時得到治療,值得政府關注和投放更多資源。

  有業內人士倡議,港府可以仿效澳洲成立「精神健康公署」,協助統籌各界資源,做好治療和預防工作。成立統籌機構,不但可針對紓緩季節性的自殺現象,如臨近考試和開學初期,減少精神病人無援而輕生的悲劇,長遠也要將「精神疫苗」的概念普及化,教育市民從運動、睡眠、社交等方面維護精神健康。如世衞預測,精神疾病勢將在2030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疾病負擔。本港對精神病的支援稀少,卻是生活壓力最大的城市之一,港府實有必要盡快在長遠規劃和資源調配等提出對策,改善社會的精神健康風氣。

辛正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