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 - 心理驚悚片 | 油尖多士

  寇比力克的《閃靈》,開創了一派表現心理驚悚的恐怖片類型,近年的一齣話題之作,當數美國導演艾斯特的《仲夏夜驚魂》(Midsommar)。

  《仲夏夜驚魂》比《閃靈》更進一步,雖然翻譯的片名裏有一個「夜」字,但電影裏的恐怖情節和畫面,幾乎都在明亮的白晝發生。

  這齣電影之與眾不同,是設計了一個近似天堂的小村落,藍天白雲,綠草如茵,夏日的暖陽與和風,恍如撲面而來,男女老幼人人身穿白袍,甚至頭戴花環,看起來純潔無瑕,一派歡樂和諧的景象。

  如此畫面,大大降低了觀眾對恐怖情節的預期,但是導演巧妙地運用心理暗示的手法,將各種不安和不祥的因素,悄無聲息地鋪墊在各個細節處,這也正是當年寇比力克的《閃靈》之精心營造的結果。

  寇比力克的影迷,常逐格詳解《閃靈》,竟然發現為數不少之「穿幫」鏡頭:譬如小男孩去洗手間的門上,明明貼著7個小矮人之中的Dopey,為何下一秒就不見了?十分顯眼,如果說是美術道具的粗心,也很不合理:因為門上的貼紙並非容易脫落的物品,而且其他的卡通貼紙都原封不動。

  寇比力克是荷李活行內公認的「完美主義者」,一個鏡頭可以拍上百條,這個小貼紙的脫落,難道是他看漏了眼?

  電影《仲夏夜驚魂》中後續發生的恐怖劇情,其實也安排了預先提示,牆上的畫作,各個主角一些不起眼的習慣,群演看似不經意的台詞,甚至一語成讖,早已在淺笑盈盈和隨口閒聊之中輕輕掠過,到真正恐怖的時刻,觀眾的潛意識驟然驚醒,導演製造的心理驚悚便完美達成。

前新聞工作者
多媒體社會評論人
陶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