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先恢復中港人流的心魔

本港疫情紓緩,連日不見有本地確診個案,不過,由於鄰近地區接連爆疫,與新加坡的旅遊氣泡要再度延期。政府內外現時都有聲音,認為爭取回復中港人流應列為首要目標。

內地恢復相當好

  過去一年多,內地基本控制疫情,個別地區出現本地感染,都能迅速歸零,反映內地對監控疫情建立了一套完整辦法。在其他地區生產持續受困擾下,內地無論出口抑或日常生活都相對活躍,經濟恢復得比較好。

  最近與廠商說到生產情況,他坦言去年積存的庫存全部被掃清,去年這個時候,美國客戶存倉滿滿,要求他不要赴運,令他堆滿未出廠的產品。現在的煩惱不是有貨賣不出,而是找不到足夠的工人加班,有單不敢接。

  出口回復正常之餘,廠商說現時內地基本上沒有社交距離限制,市民出街不用戴口罩,香港的管理人員北上後,很多都樂不思蜀,寧願留在內地較長時間,過其自由自在的生活。

外防輸入勿「鬆章」

  由於內地疫情穩定,商界人士認為,香港與其爭取和其他地方開通,不如集中精力恢復中港人流,內地有商務往來,遊客數量多,認為這樣比旅遊氣泡效益更大,而且成功機會更高。

  商界人士的說法,有其實際環境的考量。現時世界各地的疫情仍然此起彼落,而且變種病毒蔓延,所以和其他地方開通,風險相對可能比內地高。若然外防輸入「鬆章」,一旦引發本地有感染,可能又影響兩地復通,若然要作出抉擇,可能就更加需要嚴防輸入。

  商界人士說,現時政府爭取旅遊氣泡,又或者放寬對其他國家的入境限制,可能和社會上有種心魔,認為香港要保持和外國的聯繫,先於爭取放寬中港兩地人流。如果從社會實際效益出發,相關想法實在大有商榷餘地。

清零機會要珍惜

  香港本地零感染個案持續多日,聽聞政府內部都有意見認為應先爭取中港的商務氣泡,按照這個想法,清零的機會不能再輕輕錯過,外防輸入就不能掉以輕心。

齊秀峰

架勢堂




政府內外現時都有聲音,認為爭取回復中港人流應列為首要目標。資料圖片
政府內外現時都有聲音,認為爭取回復中港人流應列為首要目標。資料圖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