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留家辦公 等審批如坐針氈
政府的限聚令春節維持,飲食、美容業叫苦連天,唯有寄望在節後能夠放鬆。在勒緊經營之餘,政府的部分康樂場地今個星期陸續鬆綁,反映當局在觀察疫情發展時,開始調整策略,在檢測上加大力度,在社交上則稍為鬆手。
出牌前突生變
過去,政府單方獨步控疫,令到市民生活大受影響,而且企業經營困難,初時以為限聚措施只是短暫實施,細化工作做得不夠,譬如說公務員在家工作引的審批拖延,說起來案例就不僅限於個別事件。
有議員說起,早前就收過求助,有行業的會所因為進行裝修,須要申請不同的牌照和手續。由於會所本身有足夠資源,已經找了有頭有臉的承辦商負責,沒想到臨到出牌前,相關的規例修改,程序要重新調整,於是又要多跑一個衙門。
跑衙門本來已經夠煩,最弊是資料送到官府後靜如深海,粒聲都無,後來追查之下,答案是負責人留家工作,未能拿到需要的資料。申請人一聽如此,要求送資料上門加快程序,得到的答案是對不起,官員住處是私隱,不能披露,請耐心等候。
出糧月花百萬
經營者做完裝修等開門,員工期間照出薪金,一個月要幾百萬元。現在雖然有限聚,若然能開門做生意,至少可以幫補一下,但因為等高官上班,只能乾着急,不知文件在衙門「塞車」塞到甚麼時候,負責人望天打卦,如坐針氈。
會所負責人無計可施,最後只能聯絡議員,希望能獲得關注,代為陳情。議員接到個案,心中已經有底,後來聯絡相關的政策局,終於成功過關,事後自然千多謝、萬多謝。
對於這種情況,商界坦言香港政府講求制度,多年來建立了清晰程序,加上公務員整體廉潔,成為本地的競爭優勢。不過,隨毗鄰地區如新加坡不斷簡化程序和提高效率,香港在體制上的優勢已經收窄。在控疫期間的突發處理,更加有值得檢討的地方。
爭復甦早準備
公務員在家上班的效率,是本地經濟面對挑戰下諸多問題的冰山一角,未來香港要從疫後爭取復甦,怎樣能夠做到機動有彈性,已經是擺在議程上要及早做好預案的工作之一。
齊秀峰
架勢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