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樓鬆按 非預示住宅減辣

新冠肺炎疫情如海嘯級巨浪襲向各行各業,唯獨銀行與樓市受打擊相對較輕,遠遠不如十六年前的沙士。雖然如此,金管局昨日突然宣布,放寬非住宅物業的按揭成數,由四成提高至五成。這個動作即時令市場關心,當局是否有意放鬆辣招。
中小樓剛需撐價
本地物業市場今次承受巨浪衝擊,表現比沙士時強健得多,與過去政府和金管局不斷以辣招對應樓市上升有直接關係。有大銀行家直言,香港樓按尺度之緊堪稱世界之最,除了承造比例按樓價計算,還要看供樓能力,首置以外的物業又要徵稅,置業人士上車難,但能夠上車的抗逆能力都有保證,所以雖然本地經濟衰退足足一年,失業率飆上百分之六以上水平,斷供的物業數量仍然有限。
除了政策因素,本地住宅供應不足,樓市存在剛需,以及銀行沒有像沙士時一度追收負資產業主差價等因素,都有助樓市維穩,所以整體來說,中小型住宅二手樓的跌幅不算大,以中原指數計回落大約是八個百分點左右,新盤開售若非因為疫情反彈受阻,推出後仍然有價有市。在這情況下,金管局放寬非住宅按揭,又有甚麼動機呢?
根據金管局說法,這是考慮到雖然住宅樓價平穩,但工廈、寫字樓、商鋪等物業受經濟影響明顯,價格調整得多,所以認為是時候放寬政策,但放寬對用物業抵押融資就不適用,反映鬆手的尺度仍然審慎。
商廈挫抵銷寬限
金管局宣布增加了非住宅物業的按揭成數,但有了解政策的官員就提醒外界不要只聽好消息,因為今年以來,由於百業不景,商用樓宇無論租售價都下跌。如果以新價去計,舊有只能按四成的物業,計出的借款額可能跌到只有兩成,借了錢的業主不無被逼倉的憂慮,鬆按目的是稍稍為這些業主減減壓。
非商業樓宇如廠廈、商鋪現時下調的幅度遠高於住宅,若然有力守下去,業主未必會賣樓。然而,如果被逼賣樓的業主還要承擔各種辣招數,能夠套回的資金就買少見少,有點苦無出路的困局。放寬一下成數,讓有能力的中小企有機會可以進場,容易一點購置自用物業,間接也可以讓想離場的賣家容易找到承接。
官員說,非商業物業炒風本來不算強,現在就算放寬成數,銀行對買家背景審查仍然嚴格,不代表可以隨便入市炒賣。
助自用商戶上車
在政府不同的樓市逆周期措施中,各種附加稅作用最辣。控制按揭成數主要是減低銀行的風險,但此舉也有副作用,就是令到用家上車有困難,所以今次鬆按主要是見商用樓跌得多,調整一下政策令用家容易一點上車。以住宅樓市供應不足,剛需仍存的行情,現今在政府內部還未見到有減辣的意見出現。
齊秀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