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醫界的佛系抗疫心態

  本地疫情翻爆,話咁快就超過一個月,情形有點像去年的社會運動,初期大家覺得搞多陣就好,結果搞下又一個月,搞到今年搞足成年,都不知何時告一段落。本地疫情出現第三波,早兩日還有七十多宗,葵涌碼頭更有中型爆發,如果不是叫停了選舉,情況想想就覺得可怕。

  恐抗疫疲勞惡化

  疫情回落緩慢,而且出現兩個不妙的走勢,一是市民有抗疫疲勞,雖然當局未放寬限聚令,但只要到大型商場走走,發現中午時份人流已經增多,周日假期更出動警察到郊外,無警告下檢控無戴口罩的市民。二是限聚令延長,好多生意人日益難捱。夜晚無堂食,連帶外出消費都受影響,這樣的日子拖下去,連鎖效應會擴散,中小商戶甚至大型財團都不易撐。

  在這種環境下,有甚麼可以加快防疫呢?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加強檢測,盡早找出社區中的隱形患者呢?又或者推出健康碼,一旦發現患者方便追蹤呢?不過,這些建議都有人提出質疑,認為在香港未必有用。

  以全民檢測為例,本來是希望可以透過這個方法盡早找出隱形病人,這個方法在內地做過,有相當成效。然而,來到香港就發現醫護人手不足,檢測未必做得足,有醫生又說檢完都可以染病,效果不夠保證。在大潑冷水下市民接受檢測的意願已受打擊,措施未出已涼了半截。

  不想做亦做不到

  同樣,推出港康碼引來醫界相似質疑,既然專家這樣說,其他人都加把嘴,有人說措施等同變相監控,侵犯私隱。有人又認為食肆、商場要有港康碼才入內,會侵犯人權和自由。在這樣多的批評下,看來當局也不會太快推出。

  全民檢測和健康碼,在內地達到的防疫效果已經驗證,只是來到香港,很多安排都做不到。本來,就算做不到十足,盡量做都會有一定效果,但醫學界意見是未必有用,變成不想做,或者就算做都做得溫吞水。

  醫界覺得全民檢測和港康碼效果不全面,但對於其他防疫漏洞又怎樣看呢?最明顯例子是有工廈懷疑有人曾入住,但業主拒絕合作,結果政府無計可施,只能呼籲當事人合作,於是可能染疫的人繼續隨街走動,根本無法追蹤。

  憂不病死都餓死

  對於加強控疫,本地醫界這個做法不全面,那個做法未必有用,至於有甚麼方法改善呢?答案暫時未見,像平時經常做醫界代表的醫學會,除了叫政府代付檢測費,至今未見有甚麼高招提出。和第一波疫情相比,現在每個病人播毒的回落速度又慢了,反映懶理和束手無策的情況有可能惡化了。在這種只靠控制社交距離,期望環境慢慢好轉的佛系做法,最怕出來的結果是港人不病死都餓死。

齊秀峰




肺炎疫情‧荃灣大型商場內日式超市午後現人流。 李睿哲攝
肺炎疫情‧荃灣大型商場內日式超市午後現人流。 李睿哲攝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