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医界的佛系抗疫心态

  本地疫情翻爆,话咁快就超过一个月,情形有点像去年的社会运动,初期大家觉得搞多阵就好,结果搞下又一个月,搞到今年搞足成年,都不知何时告一段落。本地疫情出现第三波,早两日还有七十多宗,葵涌码头更有中型爆发,如果不是叫停了选举,情况想想就觉得可怕。

  恐抗疫疲劳恶化

  疫情回落缓慢,而且出现两个不妙的走势,一是市民有抗疫疲劳,虽然当局未放宽限聚令,但只要到大型商场走走,发现中午时份人流已经增多,周日假期更出动警察到郊外,无警告下检控无戴口罩的市民。二是限聚令延长,好多生意人日益难挨。夜晚无堂食,连带外出消费都受影响,这样的日子拖下去,连锁效应会扩散,中小商户甚至大型财团都不易撑。

  在这种环境下,有甚么可以加快防疫呢?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加强检测,尽早找出社区中的隐形患者呢?又或者推出健康码,一旦发现患者方便追踪呢?不过,这些建议都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在香港未必有用。

  以全民检测为例,本来是希望可以透过这个方法尽早找出隐形病人,这个方法在内地做过,有相当成效。然而,来到香港就发现医护人手不足,检测未必做得足,有医生又说检完都可以染病,效果不够保证。在大泼冷水下市民接受检测的意愿已受打击,措施未出已凉了半截。

  不想做亦做不到

  同样,推出港康码引来医界相似质疑,既然专家这样说,其他人都加把嘴,有人说措施等同变相监控,侵犯私隐。有人又认为食肆、商场要有港康码才入内,会侵犯人权和自由。在这样多的批评下,看来当局也不会太快推出。

  全民检测和健康码,在内地达到的防疫效果已经验证,只是来到香港,很多安排都做不到。本来,就算做不到十足,尽量做都会有一定效果,但医学界意见是未必有用,变成不想做,或者就算做都做得温吞水。

  医界觉得全民检测和港康码效果不全面,但对于其他防疫漏洞又怎样看呢?最明显例子是有工厦怀疑有人曾入住,但业主拒绝合作,结果政府无计可施,只能呼吁当事人合作,于是可能染疫的人继续随街走动,根本无法追踪。

  忧不病死都饿死

  对于加强控疫,本地医界这个做法不全面,那个做法未必有用,至于有甚么方法改善呢?答案暂时未见,像平时经常做医界代表的医学会,除了叫政府代付检测费,至今未见有甚么高招提出。和第一波疫情相比,现在每个病人播毒的回落速度又慢了,反映懒理和束手无策的情况有可能恶化了。在这种只靠控制社交距离,期望环境慢慢好转的佛系做法,最怕出来的结果是港人不病死都饿死。

齐秀峰




肺炎疫情‧荃湾大型商场内日式超市午后现人流。 李睿哲摄
肺炎疫情‧荃湾大型商场内日式超市午后现人流。 李睿哲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