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史實出錯恐非個別事件

有學校近日被揭歷史教材出問題,把鴉片戰爭說成是英國想禁煙,清廷官員拒絕觸發戰爭。事情曝光後不少上了年紀者為之目瞪口呆,驚呼「咁講都得」,有家長事後和子女談起,發覺這類亂講歷史的個案豈止一宗。
有學校日前被揭播放給學生觀看的視頻中,把鴉片戰爭的角色大兜亂,英國變成禁煙的良心國家,因此與清廷官員起衝突。消息一出,學校立即道歉,但為何出現這樣大的偏頗,外界實在摸不着頭腦,也想知道學校會有甚麼跟進。
何出此說難以解釋
由於鴉片戰爭中清廷戰敗,被逼割讓香港,開啟了百年殖民歷史。一直以來,英國向中國輸出大量鴉片,令滿清民窮財盡,人民體質日削,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在虎門銷煙,導致英國出兵,最後割地賠款。這段歷史不是孤立個案,有大量史據和遺迹作憑證,很難想像獨樹一幟的解釋是偶然的錯誤。
由於鴉片戰爭是英國不光采的歷史,令英國佔據香港長期失去道德高地。過去英國朝野不敢否認,態度是盡量避而不談,或者以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處理,所以這段關係不但涉及歷史事實,還有政治上的敏感性。下一代若然以為英國是以正義之師解救受毒禍的中國人,香港殖民的合理性自然大不相同。
學校在如此重要的題材上出錯,這次教師團體似乎未見有甚麼表態,但教界和家長界就議論紛紛。有家長才發覺,這類歷史的「誤會」很可能不是一次,兩次。
有家長與子女談起,才知學校內有老師對南京大屠殺另有高見,向學生表示當時中國政府完全有力阻止日本人在南京的暴行,只是基於政治考慮袖手旁觀。這個說法和長期以來南京大屠殺的責任問題,又是極為「嶄新」的思維。
像鴉片戰爭,英國對於本身角色鮮有爭辯,英國禁煙的說法變成難有佐證,但像南京大屠殺或日本侵略,過去就長期有日本政客試圖洗白,要說南京大屠殺當時的中國政府有放任意圖,要找些冷門的日本史料自圓其說,也不是沒有機會。
校長任英國旗亂舞
有家長坦言,中、小學的歷史只是基礎教育,不是做學術研究,像這類另類版本若沒有深入的研究就隨便說出來,又是否合適的做法。
除了歷史題材,有學校老師坦言,過去在學校活動,有校長任由師生揮舞英國旗和龍獅旗,為甚麼這樣做似乎沒有甚麼解釋。對於這種莫名其妙的現象,老師就算覺得校政混亂,都只得講句「無眼睇」。(齊秀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