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戰不如幹實事

美歐疫情大爆發,港人急急返港。在疫情告急下,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就新冠肺炎名稱出現齟齬,他公開稱之為中國病毒,惹起大陸不滿。特朗普這種行逕,對中國形象有明顯傷害,同時也有轉移國民視線的效果,然而,這些做法雖然看似可以減輕自己所受的政治壓力,但始終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沙士愛滋以病徵命名
新冠肺炎的名稱叫甚麼,是有政治敏感的課題。十六年前沙士爆發,開始時有不同叫法,後來以其呼吸道感染綜合症的英文簡稱,改為SARS,中文就譯音叫沙士。當時,有反對政府的人就因為英文簡稱與香港特別行政區一樣來嘲弄一番。沙士當年病毒源頭不在香港,最先爆疫也不在香港,後來的簡稱本意也不是要把香港擺落去,只是要玩政府的人硬要唱衰,是典型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從當年沙士的命名,可知避免用地方名引起尷尬,不是今時今日始,世衞用COVID-19是比較君子的做法。從科學上說,追查病毒源頭和爆疫地點,是了解疫症的重要資料,至於是否要以此命名,又是另一回事。正如愛滋病毒,醫學界一般會追蹤其最先的宿主,以及感染源頭,但就沒有把病毒名稱和源頭掛鈎,而是用其病徵命名。有學者撰文用地方名稱方便溝通的說法,只能說是見仁見智。
新冠肺炎怎樣稱呼,現時就變得很有政治性。特朗普公然稱之為中國病毒,在國際間就很少見,因為這不是世衞的叫法,從英文的語法,這可以理解為中國的病毒,也可以變成中國人的病毒。如果美國一個地方出現了病毒,有人用同一方式稱呼,這會產生甚麼效果,大家可以各自想像。
揶揄中國難阻美股跌
特朗普公開把疫症稱為中國病毒,惹起了一場外交風波,這種場面或者可以令到美國人的注意力分散一點,令華府可以有多一點時間研究怎樣應對。然而,病毒的擴散不會因為名稱是甚麼有改變。在過去兩日,美國的染疫人數顯示,中招的人數仍在上升中。
為了應對疫情,美國逐步叫停公眾活動,同時推出大量財金措施去穩定市場。然而,今個星期美國股市兩度觸及熔斷機制要停市。就算特朗普使出揶揄「中國病毒」的口術,同時急急拋出一萬億美元的救經濟措施,都無阻杜瓊斯指數跌破兩萬點,說穿了就是華爾街的大戶對特朗普緩慢的應對措施信心不足,擔心經濟會步入衰退甚至蕭條的境地。
自從武漢爆發疫症以來,其他國家原先認為事不關己,對防止擴散應對不足,美國貿易官員甚至揚言對本國經濟不會構成威脅,這種輕率大意現在造成嚴重的後果。病毒不會理會政治,處理疫症應以科學為基礎,打口水戰可以分散注意力,操弄輿情民意,但對抗擊流行病沒有幫助,甚至可能令焦點錯放。
輕視之錯各國莫重犯
新冠肺炎在武漢爆發,事後回看當地政府能足夠重視的話,就應該可以處理得更好。同一樣的錯誤,其他國家不應重犯,中國從嚴控疫的經驗,外界不妨參考。疫情在那裏爆發,很多時不是可以預知或控制,但怎樣處理和應對,人為的因素往往起關鍵作用。全球怎樣齊心合力,實事實幹,才是真正解決當前危機的正確態度。(齊秀峰)
